“
梨树模式”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将秸秆全部还田并覆盖在地表,减少耕作次数,田间主要生产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梨树模式”是一套包括收获与秸秆覆盖、土壤疏松、播种施肥、防除病虫草害的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
2007年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应用研究所在分析总结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免耕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上,引进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栽培技术。2008年中国农业大学、吉林省农科院、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研究,2016年总结出了适合当地生产特点的“梨树模式”。
体系产生过程中坚持秸秆覆盖全程机械化的理念;坚持以免耕播种机研发为突破口;坚持借鉴宽窄行种植方法;坚持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的原则。体系产生过程分为秸秆全覆盖、秸秆覆盖宽窄行种植、秸秆条带覆盖三个阶段,以及宽窄行、均匀行平作、均匀行垄作三种“梨树模式”的栽培方式。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办法分别为组建队伍方面建立院士工作站、技术联盟和分工负责制、建立研发和示范基地和搭建梨树黑土地论坛高端平台和农民研讨会。梨树模式具有培肥地力、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的作用,是传统农业的继承和发展,是生物、化学农业、机械等学科的集成创新,是系统、严谨、标准、规范的技术体系。该项技术的实施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有利于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是顺应农业发展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的一项先进实用技术,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大技术措施,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王贵满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