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夏季绿树正盛、麦浪滚滚的时节,由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四平市人民政府主办,梨树县人民政府、北京紫荆创新农业研究院承办,中国网库集团协办,“2017中国农业合作经济论坛”于7月1日在四平万达嘉华酒店盛装启幕,本次论坛以“融合绿色发展、创新合作经济”为主题,围绕绿色农业、现代化农业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更为农业企业进一步合作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沟通平台。
智慧农业联通梦想,专家企业共促发展,来自政界、学界、企业界的嘉宾共聚一堂,围绕农业产业政策、今后的农业产业发展方向以及产业融合发展所面临的热点问题发表主旨演讲与对话探讨,为现代绿色农业的创新发展建言献策。并对梨树的先进农业成果进行了实地参观,让与会嘉宾实地了解梨树农业发展模式,更好地进行交流探讨、合作对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一、主旨演讲碰撞智慧火花
本次农业合作经济论坛内容丰富,主旨报告、主题对话、参会嘉宾互动、项目对接、实地参观考察、招商推介等环节形式多元化,与会嘉宾针对现代农业如何发展、农业产业升级及结构调整、绿色现代农业的梨树模式,以及农业科技、农业合作等农业焦点问题进行深度交流,合力助推中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及产业升级。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农产品贸易持续增长,农业科技化不断发展,只有加深农业全面合作,在农业合作上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才能进一步实现互利共赢。此次论坛的宗旨就是为了切实推进农业产业融合纵深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政界嘉宾、农业专家、农业企业家、金融机构等代表嘉宾搭建一个同台论农业的交流平台,不断碰撞出智慧火花,以辨析现代农业焦点问题,探寻解决之道,让参会嘉宾深度全方位理解农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与优秀专家、企业互相交流发展经验,达到农业转型升级、农企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实地考察展示科技成果
“2017中国农业合作经济论坛”不仅是一场农业各界精英的盛会,也是一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知行合一的大会。除了丰富的活动形式和碰撞思想的嘉宾主旨演讲外,农业中的先进科技农业成果也在实地考察中亮相。梨树县是农业大县,农业优势是梨树的宝贵财富,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的合作,采用秸秆全覆盖耕作方式,通过秸秆还田、高留茬、施有机肥等措施提高土质,同时实施绿色、生态、可持续生产模式,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使黑土地保护工作得到有效推进,让梨树这片黑土地逐步实现在创新中保护、在保护中创新。
秸秆全覆盖耕作方式实现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相结合、种地和养地相结合,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形成了技术可行、模式实用、机具配套、效果明显的技术生产体系。高家村合作社、中国农大吉林梨树实验站、兴宝人参产业园等科技成果展示,将梨树的优秀模式进行传扬。广博的田地一片葱绿、长势喜人,参观的嘉宾情绪高涨,在绿海田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交流互动频频,为梨树这块黑土地更好地发展、经济项目的务实落地及遇到的问题建言献策,为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思想、新的活力,助力这块沃土跨入农业发展新纪元。
三、引领农企合作新型模式
“2017中国农业合作经济论坛”为农业专家、农业企业家、金融机构等创造了交流新渠道,让涉农企业家了解农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交流发展经验,锻造中国农业企业家精神,达到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农企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品牌发展的目的,从而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
同时,多场专家报告和招商推介交流,全面展示了梨树现代农业发展成果,扩大了梨树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扩大对外推介招商范围、拓宽交流合作渠道,针对农产品的推介和招商相关农产品企业代表各自农产品的充分展现,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涉农企业家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梨树县的基本情况、资源优势,各方互通互联,整合资源,携手并进,成为农企合作交流的新型模式和合作平台,现已有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论坛为农企广泛深入交流及农业合作搭建了良好桥梁,进而促进双边、多边的交流,加强农业各领域的合作必将促进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参会嘉宾纷纷对本次中国农业合作经济论坛给予充分肯定,表示今后将利用论坛开展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专家学者在梨树县梨树镇高家村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田内
7月2日,中国农业合作经济论坛专家、学者一行来到梨树县梨树镇高家村,实地考察了中国科学院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及高家村棚膜瓜菜园区。参观交流中专家、学者对玉米秸秆覆盖全程机械化免耕栽培技术给予充分肯定,高度赞扬了“梨树模式”对黑土地的保护和利用。此外,有专家表示棚膜经济发展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效尝试,值得推广和学习。
中国科学院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成立于2007年,2010年3月正式挂牌,占地面积15公顷,土壤类型为中层黑土,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8℃,年降水量为577mm。中国科学院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是国内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保护性耕作基地。2007年起,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在梨树镇高家村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开展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技术体系研究。2008年我国第一台免耕播种机在基地研发成功问世,实现了免耕播种机的国产化。目前,该免耕播种机已由农机制造企业进行批量生产。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梨树黑土地论坛理事会秘书长王贵满介绍到,“梨树模式”就诞生于此,经过十余年的研发,基地建立了玉米秸秆覆盖全程机械化免耕栽培技术体系,制定了均匀行、宽窄行及原垄垄作等3种栽培方式技术规程。2008年以来,基地成为加拿大等欧美国家保护性耕作监测点,由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研究所进行全天侯监测,及时传输。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省康达农机等科研单位与企业组成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共同参与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研究。
随后专家、学者一行来到梨树县梨树镇高家村棚膜瓜菜园区,站在高家村村部楼顶平台上可以看到,一片片白色的塑料大棚宛如银色的海洋。2009年,高家村成立华兴蔬菜专业合作社,并吸收全村302户农民加入,共同从事大棚蔬菜、瓜果种植。高家村棚膜瓜菜园区已建成温室大棚960栋,户均3栋以上,总面积1440亩,地膜和露地瓜菜种植面积2920亩,瓜菜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棚室生产品种以菜豆、甜瓜、黄瓜为主,地膜和露地瓜菜春季以西瓜、马铃薯等为主要品种,秋季以白菜、萝卜等为主要品种。2016年瓜菜总产量达到4500多万公斤,产值45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1万元,棚膜经济现已成为村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合作社积极为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组织统一购买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降低棚膜种植的生产成本,并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让村民真真切切得到了实惠。
高家村棚膜瓜菜园区推广嫁接技术、滴灌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复种技术等,积极发展无公害瓜菜生产,获得国家绿色认证5个、无公害产品认证10个,为解决蔬菜的销售难题,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节约成本,高家村党支部为村民建起了蔬菜销售批发市场,吸引了大批客商前来选购。九月青豆角、水果味旱黄瓜、极品糖王甜瓜等绿色产品远销长春、吉林、延吉、大庆、哈尔滨、大连、上海等全国多个大中城市。
与会人员在梨树镇高家村俯瞰棚膜经济园区全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