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这座城市,诞生在腐败没落的满清封建王朝的末叶,并不像她的名字那样很平和与安详,这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着密切关系。十九世纪末,由于满清的腐败没落,帝国主义列强开始把中国当作一块肥肉来垂涎瓜分。沙皇俄国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攫取了在中国东北修建铁路特权。在四平这里修建东清铁路,这里建了火车站。
早在1897年(光绪23年)以前,四平是奉天省梨树县(原名奉化县)所管辖的区域。这里人烟稀少,是一片荒原。土地所有权归蒙族王爷所有,汉族农民种地,每年秋末,得向蒙族王爷所设的地局子缴纳地租。历史资料记载,当时的农户共有十九户,分别组成村子,如海丰村、蔺家河口、四门苗家、索家窝卜、张家窝卜、一面城等。附近地区,正西有老四平街,是农民购买日用品的小集镇;东南有半拉山门街,也是小集镇。四平地理形势,南、西均为平原,北有一道土岭,称为北山;东部是群山,山中有泉水流向四平,汇合成了两道小河,经过市的南北两面,就有了南河、北河景观。
1898年(光绪24年),由于帝俄修建东清铁路,这里建了火车站,规划街道,逐渐兴盛起来了。当日寇夺取帝俄在南满的权益后,在道里的租界地内扩大街道,开办商业,人口越来越多。为了抵制日寇侵略势力的扩大,中国政府修建四郑铁路,开辟了北站一带;又为了挽救利权,削弱附属地的经济,开辟了道东的街区。这时,日寇恐怕附属地的市面受到影响,就把腰站一带扩建起来了,这就奠定了当年四平的基础。
四平,原名叫五站。修建铁路后,从长春往南数,每60里一站,到四平正是第五站,所以叫五站(郭家店为四站、双庙子为六站)。日本侵略后,把这五站改为四平街。这个名字,实际上来源于四平正西的“老四平街”,这是一个老镇。老四平街地型平坦,位居于梨树县、八面城、鴜鹭树和半位山门街四个集镇的中央,距离均为四十华里,因此就有了“四平”的由来。
铁路修建起来后,交通方便了,四面八方的人向四平这里集中,四平市也开始建设。帝俄建火车站时,在道里规划了三条马路,做为租界地。当时租界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建筑,仅是居住外地来四平做生意的二三十家人户。
当时最热闹的地方,是站前的辘轳把街,即现在的三角花园一带。这条街上,在通往蔺家河(南河)口的路旁盖了一些房舍,开设了饭馆、旅店、酒馆、茶馆,还有一些副食品的小商铺,如陈家馆子、吴家馆子,当时有些名气的。另外,这条街上有一处花店,经营梅、兰、竹、菊什么的。不要小瞧这家花店,它才是城市的气息,城市的象征呢。
1921年初,梨树县知事尹寿松为了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扶持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在四平街道东(铁路以东)收买民地2082亩,规划并建立街基,设立东西大街4条,南北纬路10条,开辟“四平街新市场”。先后设立“四平街村”与“四平街区”行政机构。经过十年时间的发展,分布在腰站和道东一、二马路的日本、朝鲜粮业70余家;布匹杂货业较大的有裕庆亨、增源号、天兴源等20余家,多数设在三马路,道东繁华地方为南;北市场有东海兴、西海兴、新新饱铺等大型饭馆20家;杂食如果子浆汁馆尖饼铺20余家都相继出现。另外在南、北市场和东市场,有妓馆、茶馆、小店、小杂货铺、摊床等五行八做,无一不全。
1937年7月1日,成立四平街市,从梨树县划出独立。从此有了四平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