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梨树县城隍庙的历史

(2016-09-05 13:20:03)
标签:

梨树县

文化

历史

收藏

分类: 梨树县历史

  梨树城隍庙,建于道光年间,位于城南街路东、典史署西院。占地4亩多。咸丰九年(1859年),为祈祷风调雨顺,扩建了城隍庙。城隍庙分三层,前殿3间,雕塑描金脸泥像数尊。中俸城隍,城隍旁为判官和小鬼,判官案前摆放生死簿册。庙殿扶檐悬挂“神道设教,威临显赫,威震华夏,正大光明”金字匾额。殿前有求神问卜签筒。后殿设有城隍和城隍娘娘的住宅,宅内塑有描金脸泥像。城隍身穿红袍官服,娘娘身披红缎斗篷,脚穿小脚红花鞋。
城隍庙前是清风和明月两座古式牌楼。清风牌楼前是东西厢房,分别为住持方丈和僧人寓所、斋房、藏经房、诵经室和接待善男信女室。清风楼之名源于此前住持老方丈法号。
  光绪十九年(1893年)六月,重修城隍庙并立碑。廊中悬挂清光绪帝御笔“边陲永固”匾额。前厅3间,后殿3间,厅外碑亭2个,山门3间。厅左禅堂3间,东厢房3间。扩建后立重建奉邑城隍庙碑记,碑长1.6米,宽0.6米,厚0.15米,青石刻制,周边浮雕云、水、火、日纹饰,龙在下凤在上。字为楷书,文440字。碑末署有80多个赞助重修城隍庙的单位和个人名称。此碑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县城一旅社(今邮局对面)拆迁时在地基中发现的,碑文因年久风蚀,有十几个字迹已无法分辨清楚。
  重建奉邑城隍庙碑记(标点为后加):
  梨城,塞外之名区也,北亘峻岭,南绕清流,览堪与?雄胜仰極之辉,光瞻庙貌之巍峨,懔神威之明赫,则有城隍位乎?岁逾数纪,兵燹频经,古壁日蚀法相□封,倘更遲延数年,墙屋不修,非惟无以封神明,□肃观瞻也,将使风雨声中,滴水残,燕鸿之书笔,荆棘叶裹,愁看孤鼠之态,殆与奉碑磨滅,鱼殿芜,无古蹟斜阳,同深感慨也,已是用诹吉,重修竣工再造,高其堂宇,附两楹而风彩飞空,厚其址基,奠四维而□背立,□无楹不丹,无桶不刻,壁如山立,屏若□□,虽恩千百年,□材□□蠹之朽牆,奚患乎鼠之穿也!哉?方其经营伊始,独立难支,继述於后,众志又成爰,卜於龟,爰询於众神,人协吉远近,从风一木一椽,登诸簿,措之咸宜十石、寸瓦,诸宫用之不竭,端赖但善之人,尤藉主持之力。是役也,圆真萌其意,明玺任其钜,照宗要其成,衣钵之善传也。有知者出谋,有士者输财,有人者劳力,檀那之善施也,集此众善,而浩大之功成焉。观斯庙也,一堂斗县,雨廊星拱,藻绘彩绚黝亚,光生灯影,香烟之馀,祥云捧出,彰善瘅恶之地,迅速疾驰,宏模再峙,瑞兆重开,□知奉去□,朝之宪典,炳如日星,神亦效灵,隂骘明昭,阳教书一,幽赞之功,协修之力所系,岂浅鲜哉?
         奉化县文庠生高柏年书丹,山东莱州府高密县后学□肃方撰文。
  住持法侣慧云,其后另一法号为“养山”的名僧,虽不通文,而书法秀雅,画兰、竹颇有郑板桥风韵,其作品至今还被人收藏。
      封建社会,民间认为县衙、城隍各为阳、阴间正七品官,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于是选择每年阴历七月十四、十五、十六日三天城隍爷出巡日隆重祭祀祖先、祈愿和顺。特别是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这天晚上,城隍爷要乘轿子巡迴半夜为止。地方达官显贵为祈求风调雨顺、生意兴隆,便召集商民点燃灯火,办盂兰路灯会。城隍庙、关岳庙等名庙僧侣在此操办盂兰会,摆道场,念经施舍,超度亡灵。
  1934年,庙堂各厅、厢房及山门均被县公署教育局、电话局占用。后改为司法公署办公地,仅存殿宇2间。
                     梨树县城隍庙的历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