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东农耕文化与工匠精神

(2016-05-05 10:15:25)
标签:

梨树县

文化

东北农耕

历史

时评

分类: 梨树县文化

  东北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在梨树这片厚重的黑土地上,6000年前就有人类足迹,长山遗址(今小城子镇境内)出土的大量纹饰陶片和细石器,表明了境内农耕文化的确立。
  梨树是东北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东北地区的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了一种风俗文化——关东农耕文化。勤劳智慧的先民创制和使用了大量的农耕器具,铸就了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
  农耕器具的进步史就是农业发展史。每一个历史发展的阶段,在农耕器具的创制和使用方面,关东先民都有自己的贡献。
  20世纪初期以来,农耕生产及民俗发生了巨大变化。承载着关东农耕文化的传统农家器物已被现代化生产工具所替代,那些旧时农具既承载着记忆,记录着农耕生活的变迁。
    所谓“匠”者,是对具有特定专业技能之士的一种称谓。诸如:“皮匠”“木匠”“铁匠”“石匠”“篾匠”等等。过去手工业最为发达,众匠芸芸,涌现出数不胜数的各业顶尖高手,就像鲁班、李时珍等。他们个个身怀绝技,精益求精,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诸工匠的地位,旧俗以石匠为最,因鲁班师是石匠出身。瓦匠排在后面,传说瓦匠的祖师当初跟鲁班学艺,因嘴馋并向人骗钱被赶走,还被讥称为“瓦厂老八”。篾匠据传是做“小鬼”出世的,加之干活多取蹲势,故被人鄙称为“篾乌龟”。裁缝也排在后,一说其手艺是鲁班师的妻子所传,一说其手艺是周武王的宫婢所传,均低人一等。理发匠的地位更低下,传说剃头布是讨饭剩下的料做成的。
    “工匠精神”代表着一种时代的精神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追求慢工出细活的品质。
   “工匠精神”是对工和艺追求的精益求精,是责任感,是农耕时代特有的现象,代代相传。如今,工匠不存,其精神不能存在记忆之中,需要传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