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抗日(五):抗日殉国第一将韩家麟

标签:
马占山日军万福麟北平 |
分类: 梨树县抗日 |
韩家麟,号述彭,1898年6月出生,祖籍山东省。先辈“闯关东”来到吉林省梨树县小城子镇河山乡河山村落户。韩家麟自幼乖巧懂事,启蒙于私塾,后入高小读书。
1914年的冬天,梨树县土匪猖獗,马占山带领连队奉命来到河山村剿匪,并把连部设在韩家大院。韩家麟的祖父把家中适龄男孩都推荐给马占山,而马占山一眼便看中了聪明伶俐的韩家麟,并收其为义子。从此他参加部队,刚开始任上士文书,不久被保送到奉天东北军官养成所(东北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回到部队成为马占山将军的得力助手,先后提升为中尉军官、少校副官、中校副官。1930年,他又到奉天东北高等军事研究班(东北陆军大学)继续深造。
“九·一八事变”后,军校的日本教官要求学员和日本人合作,而韩家麟坚决不从,他摆脱监视,冒死逃出。为躲避追查,便带领妻儿扮成难民离开沈阳,前往北平,找到率军退至北平的黑龙江省主席、五十三军军长万福麟。
万福麟将韩家麟留在身边,让他任五十三军上校副官长。然而就在这时,从距北平千里之外的黑龙江传来日军进犯的消息,此时的黑龙江省群龙无首。为此,张学良和万福麟电请南京政府,任命黑河警备司令马占山将军代理黑龙江省主席,并委派马占山的老部下韩家麟多次乔装携秘信往返北平与黑龙江,与马占山取得联系,传达军事命令。每次通过日寇与伪满占领区的重重封锁线,韩家麟都出色地完成了“密使”的特殊使命。
面对日寇的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危难关头,受过军事教育的韩家麟当即决定留在黑龙江协助马占山抗战,被任命为抗日义勇军总部少将参议兼任省政府机要秘书。在韩家麟等人的协助下,马占山指挥抗日义勇军重创日军。而后因日军派重兵步步紧逼,马占山抗日部队节节失利,转战小兴安岭一带。
1932年7月,部队行至庆城县(今庆安县)东山张河白硷子山口时,突然被千余名日军伏兵包围。抵抗至第三天,士兵牺牲过半,马占山受伤,弹药消耗殆尽。22日,为分散火力,马占山将抗日部队分两路突围,一路由他带领四十多人向东;一路由韩家麟带领百余人向北。日军见向北突围的人马多,料定马占山必在其中,因此以重兵尾追不舍,直追至海伦县罗圈甸子南七八道林子。
历经多日激战,战至28日,韩家麟一路人员已经从一百余人减至二十多人,且疲惫至极。突围中义勇军官兵路过一座废弃的民房,眼见追兵尚远,饥劳过度的战士们想在屋中歇息一下,大家困得实在挺不住,便就地睡着了。7月29日凌晨,狡诈的日军将这所小房团团围住。韩家麟当即组织还击,誓死不降。日军恼羞成怒,顷刻之间,机枪齐发。韩家麟等二十几人壮烈牺牲。他身中数弹,脸部被子弹打得血肉模糊。因与马占山一样留着胡须,身材相仿,穿着将军服装,还随身携带有马占山的印章、文件和溥仪送给马占山的玉质镶金名贵烟具,立功心切的日军误以为他就是马占山,残忍地将韩家麟的头割下,悬于海伦城门“示众”。关东军司令本庄繁立即向日本天皇和陆军有关部门报功请赏,伪满及日本报纸和电台均对“马占山被击毙”的头号新闻进行大肆宣扬报道,并刊登了战场照片。
由于韩家麟等人的掩护,马占山部突出重围,最终脱险。就在日军将“马占山首级”送至东京,并举办展览庆贺“胜利”时,马占山在黑龙江中俄边境的龙门县发表声明,并通电全国,重树抗战大旗。这时才真相大白,这位壮烈殉国的将军是韩家麟。日军上演了一幕遗臭万年的滑稽闹剧。
韩家麟殉国后,马占山将他的子女视为家人,资助他们生活、上学。后在陕西省府谷县哈拉寨驻防时,修建了一座忠烈祠,祠中存放着韩家麟等抗日战争时为国牺牲军官的名牌,傅作义将军为该祠题“浩气长存”碑文。
韩家麟的儿子韩宝轩秉承父志,1944年时应征入伍,在中国远征军的盟军总部任英文翻译,曾参加中美联合收复滇西和广西失地的对日作战。1949年与马占山将军的长孙女马志清结为夫妻。韩家和马家相交近一个世纪,两家的后人至今仍保持联络,延续着前辈人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