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吉林省梨树县商会会长——于文斗

(2015-03-09 21:01:00)
标签:

房产

钱庄

文斗

裕祥

梨树县

分类: 梨树县人物

   

    于文斗(1843—1916),男,出生在梨树县蔡家镇大榆树村。自幼聪明、好学,跟随父亲学习农耕、经商。成年后,为人正直,义气,治业有方,乃一方名士,为县里的头面人物。清光绪十二年(1886)后的20年间,曾任梨树县等地商会会长。创办商号“丰聚当”,经营粮食、木材、食盐等农贸商品,将“丰聚当”更名为“丰聚长”,成为百年的老字号。1916年11月在郑家屯病逝,享年73岁。1921年夫人钱氏(于凤至生母)病逝,合葬在怀德县南崴子乡大泉眼村。

    据《于氏家谱》记载,其祖籍山东省登州府海阳县司马庄。明末清初于氏家族出了一位司马大臣,由于为官清正廉洁,家族一直受到朝廷恩宠。咸丰年间,先人奉皇帝“招垦令”举家到东北开发农业,在东辽河西岸的吉林省梨树县蔡家镇大榆树村落户,开始拓荒耕种,繁衍生息。

    道光初年,因辽河洪灾冲击了河西庄园,于氏家族迁到河东岸的怀德县南崴子乡大泉眼村。后又到郑家屯等地生活和创业。于永丰、于渼、于文斗爷孙三代在当地非常有名望。于文斗膝下有二子一女,老大于凤彩、老二于凤翥、老三于凤至。在培育后代上并不重男轻女,所以他把于凤至和其他子女接到身边,设立学馆,请先生来教书。

    于家靠大片开荒土地积累家业,于文斗在大泉眼村建起了“目”字形三进四合院,家里有50多口人、60多间宅子,还有私家学堂、粮仓、浴池,大院内大多住着女性,男子基本在外经商。

    清同治元年(1862),在昌图府辽源县(今双辽市郑家屯镇)建有241间宅子,创办了“丰聚当”钱庄,经营粮栈、油坊、酒坊、皮毛行、布庄、茶庄、铁木社、杂货铺、食盐、木材、土地等多种产业,可谓富甲一方。 

    1886年,随着家业增大,于文斗将原西街“丰聚当”钱庄改建为“丰聚长”商号,放钱给蒙古族三喇嘛爷、八梅伦、牙石留根三个大户人家。后来三人为筹钱抵债,把郡王爷拥有科尔沁的大片荒地抵债给于文斗哥三个。当时于氏家族的产业有郑家屯的丰聚当钱庄(丰聚长商号)、营口的庆泰祥钱庄、奉天富裕祥总钱庄、锦州富裕祥钱庄分号等。

  光绪二十八年(1902),于文斗奉旨招垦梨树县三江口的土地,可是内蒙古头领陶克涛胡组织义军坚决抗垦。时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派在新民府营带张作霖到郑家屯围剿匪患,当初张作霖在一次剿匪中被土匪围困,是于文斗找来老乡吴俊升将其救出,3人成了生死之交,结为把兄弟。后来,张作霖为报救命之恩,与于文斗结为生死亲家,这才有了少帅张学良和于凤至的故事。

    许多人为了挪用现金就把土地置换给于家,于家的土地越来越多,在内蒙古哲里木盟、长岭、郑家屯、梨树、怀德等许多地方都有于家的土地。至于当时究竟有多少土地,于家人口耳相传的是:“骑一匹快马从天亮跑到天黑,一打听,还是于氏家族的土地。”产业有郑家屯的丰聚当钱庄(丰聚长商号)、营口的庆泰祥钱庄、奉天富裕祥总钱庄、锦州富裕祥钱庄分号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