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梨树县解放前的大商号——富盛泉

(2013-12-30 05:18:42)
标签:

大商

大部分

梨树县

数万

越来越

分类: 名优物产

 

 

       光绪六年(1880年)正月初一,梨树的“富盛泉”正式开业,老板是张魁武,后来是张静山。经营的规模和范围是:富盛泉先兴办起烧锅,以后又开办起杂货铺(富盛西),又开设了油房兼粮栈(富盛成),统一由富盛泉管理,分别经营。买卖越做越大,从烧锅发展到油房、粮栈、杂货铺。光绪二十六年以后,又开设了金店、当铺等。
       富盛泉最兴旺时期,每天有六班人可烧酒,每班可出酒700斤,日产酒竟可达4,200斤。除了在当地销售外,还远销沈洋、大连、安东、延吉、图们等地。因当时交通运输的关系,虽然“富盛泉”的酒没能做到直接出口,但以后富盛泉的酒就成了“富”字号买卖发财致富的主要源泉。
       富盛泉的分号“富盛成”,主要经营油房兼粮栈。秋后贱价收粮,转年春天粮食涨价就卖。每天都收进百八十石,可见其盈利之多,资本当然就越来越雄厚。
       富盛泉的分号“富盛西”,加上金店、当铺各分号的收入,每年都是数万元,以富盛泉烧酒为主,以油房、粮栈、金店、当铺为辅,本来就够本粗利大的,以后又开设外栈、菜园、养猪。除了吃菜可以不花钱外,每年光“克朗”育成肥猪就有400至500头,除自食一小部分,其余大部份运往沈阳、大连等地去卖。
       富盛泉还有不少土地。民国二十一年,粮食不值钱,讨荒账,给不起了,就给土地顶账。光徐家烧锅一带,就有土地五六百垧,每年出租,还可得不少粮食。
       富盛泉的经营管理是很严禁刻薄的,规定制度也是很严格的。所用的人,关里的人居多数,必须由一定地位的人推荐、作保,方可收留。规定三年回趟家,不得无故旷工或过期晚归。“伙计”们多是兢兢业业、辛辛苦苦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富盛泉”的买卖兴隆而奔波。
       富盛泉的买卖之所以兴隆一时,其主要原因是经营管理有方,主张信誉第一,薄利多销。大掌柜的、二掌柜的分兵把口,各负其责。富盛泉三年一分红。民国年间,三年获纯利竟达40多万元。分配的比例是东家占七分之四,掌柜的们占七分之三。一共四十多个份子,做好的年头一个份子可开8,000元,一厘可分800元,掌柜的半工资半分红,干好了,就多分点红。这样,就把大家的苦心经营、精心管理的劲头鼓励起来了。有时三年结账分红时,挣“劳金”的也可以分点。当时“大劳金”一般的是120—130元;“小劳金”是20—30元。富盛泉还有本“万年帐”专门记载资本积累,股金扩充,历年分红等情况,以便掌柜的存查。
      光绪二十六年,由于日伪经济统治越来越紧,私人经营的买卖越来越不好做了。不让用高粱烧酒,用土豆烧出来的酒,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比不上高粱烧的。富盛泉在四平道里三马路增设分号,字号叫“通记杂货铺”。在腰站又开设个油房。
      1947年冬,梨树一带土匪猖獗,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各店铺的财产先后被抢劫一空,损失惨重。于是掌柜们和东家一合计,将大部分“伙计”转移到四平分号。
       解放后,富盛泉与贸易局合资后改名为“永信油房”。从此,富盛泉的生涯就这样宣告结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