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民国十一年),医生刘振铎自筹资金创办了一所卫生学校,当时叫梨树爱德医院。学校临时租用了赵明远家的5间平房作为教室和办公室,地址就是现在钟刻印刷厂后院。当时学校由刘振铎负责。开始只招收20名女学员,学习时间为8个月,学员毕业后发给证书。教学内容主要是妇产科的基础知识,除刘医生自己授课外,还聘请妇科医生郑桂芳作专职教师。通过学习,学员基本掌握了一般妇科医务知识,都能用科学的方法为产妇顺利接生。
梨树爱德医院成立三年的时间,先后招收四个班共毕业80名助产士,他们分布在梨树各地,为妇婴保健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当时,不但学生不收学费、书费,办学聘请教师和雇佣的炊事员的开支都由刘医生自己负担,人民群众无不称赞他的爱民精神。1924年(民国十三年冬),刘医生因经济过于困难,经费不足,学校暂时停办。
1929年(民国十八年)学校又恢复了。遵照当时有关部门颁发的章程,学制定为两年,每期招三个班,每班为20人。学校定名为梨树县西医会附设助产学校。学校除聘请郑桂芳为教师外,又聘请了两名教师。这时学校经费由西医会担筹。由于学校办的较有影响,又经当时一些知名人士多次与政府协商,于1930年(民国十九年)学校为当时政府所确认,经费开支列为地方预算,使得学校有了经济保证。学校改名为梨树县立助产学校。招收由原3个班改为4个班,每班由20人增加到30人。这时学校由王树春任校长。学校又搬到路西刘振铎家的5间砖房。为了配合教学,解决教材不足的困难,刘振铎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亲自编写了《生理学》、《解剖学》、《药理学》等教材,及时的解决了教材不足的困难,有利的配合了当时教学。从学校二次恢复招生到1941年的12年时间,先后共招生6期23个班,毕业600多人。
1941年,学校又搬迁到四平。校址在道东三马路,学校改名为:四平省立高级助产学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