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梨树二中
1891年(光绪十七年),由梨树县知县张瑞三倡导,地方绅士捐资创建梨城书院,它是梨树县城第一所官办学校;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废科举制,书院改为学堂;1912年(民国元年)实行新教育制度,学堂一律改为学校,并延续至今。
1923年(民国12年)梨树县城开始设立第一初级中学,校址在今二中东面,也叫男子中学,学校设5个班,学制三年,每年常招一个班,学生40人,七年间毕业学生200人,首任校长李子玉。
1927年(民国16年)5月,常荫廷、常荫槐兄弟二人在其家乡刘家馆子创办私立中学,称常氏中学,设5个班,其中初中3个班、高中2个班,教职员工20余人。以高薪从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聘请知名学者担任教师,教学水平高,有些外省学生慕名前来就读,在校学生达300人。历任校长为陈星一、王化楼、张克慎、刘万选、刘铭卿。1934年停办。
1929年(民国18年)由士绅集资创办私立志诚初级中学,地址在今实验小学对过。校长李子玉。第一期招初、高中各1个班,以后每期只招初中1个班。至“九·一八”事变志诚初级中学停办。
1930年(民国19年)2月,在梨树县男子中学西侧又建女子中学1所,为第二初级中学,每期招1个班,学生23名,校长王守忠。至“九·一八”事变前共招2个班。翌年二所初中均停课。
1932年(大同元年),全县各中学相继开学,9个教学班,417名学生,教员26名。1937年(康德4年),女中迁往四平街。1938年(康德5年),男中改为国民高等学校。
1945年,学校长有8个教学班,388名学生,22名教员,校长王大泽。1945年10月—1946年5月,共产党接收期间,将国民高等学校改为梨树中学,设6个班,300余名学生,校长邵梦周。
1946年5月,国民党进占梨树,设男女中学各1所,两校均有高中班。1946年秋,女中并入男中为初中,高中独立。高中4个班,初中8个班,学生470名,教职工43名。
1947年夏,迫于战争,学校停课。1949年建国初期,梨树中学有14个教学班,661名学生,53名教职工,首任校长任遇春。
1952年增设高中部,为完全中学。1954年县城设第一初中(今二小学路南),将榆树台分校改为二初中。1956年一初中改为二初中,榆树台二初中改为三初中,郭家店建立第四初中。
1957年在小城子建第五初中。1958年二初中并到梨树中学,仍称梨树中学,增设高中部。同年,在石岭子建六中、孤家子建七中、刘家馆子建八中。
1959年秋,梨树中学高中部独立,迁到今梨树一中校址,称梨树一中,原梨树中学改称梨树二中。同年,喇嘛甸建九中、万法建十中。1960年,在郭家店建十一中(1963年并入郭家店四中),梨树镇建十二中(1960年并入梨树二中)。
1971年,在奉化大街东段北侧,设梨树三中,5个教学班,300名学生,20名教师,校长王丕业。
1982年在镇西郊创建梨树四中,16个教学班,800名学生,45名教师,校长陶凤仪。
1985年,梨树县内有独立高中5所、完全中学1所、初中51所。有教学班802个,其中高中90个、初中712个,在校生42298人,其中高中4424人。

2011年

梨树第一初级中学,1934年又建立第八师范学校。

1934年时的图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