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县内寺庙兴建,有资料记载见于道光五年(1821年)。清光绪三年(1877年)建县后增多,最为盛行于清代和民国期间(200多个),比较大的有:孔庙(文庙)、兴隆寺、财神庙、关岳庙、天主教、永隆宫、永隆寺、万应寺、三官庙、姜公祠等。
梨树县城孔庙,即文庙,是奉化县令钱开震于光绪五年(1879年)建于县署西南,今二中院内,内建有大成门、棂星门、礼门、义门、圣城门、贤关门、大成殿、崇圣祠及东西厢房10间,围墙300米。大成殿檐下悬挂光绪御书匾牌:斯文在兹。
文庙东面是文昌宫,有庙门和正殿;西面是儒学,有明伦堂、思补堂、学斋等,围墙260米。明伦堂柱子上是训导赵万泰题联:“辽水引为泮泽,愿斯民涤虑洗心,千秋后永沾德化;梨城筑作杏坛,萃多士秉经酌雅,九社中大启文明。”
赵万泰是清朝举人、奉化县训导(训导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在清朝之位阶约为从七品。训导职能通常为辅佐地方知府,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主要功能为负责教育方面的事务。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官职废除)。
民国十六年(1926年)梨树重修孔庙,上图孔庙大成门就是当时保存下来的。“大成”二字脱化于“孔子之谓集大成”,宋徽宗赵佶称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改文庙的主殿文宣王殿为大成殿,后世因之。过去的每一个省城、县城都必然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红墙黄瓦的孔庙,有一座大成殿,在孔子诞辰日兴行祀仪。
梨树孔庙这样的建筑,是过去的某一个历史时刻的记忆。国人不爱惜古建筑,解放初梨树孔庙就被拆除。今天我们只能从旧有记载中寻得其盛。泱泱大邦,所留遗后世者不多,此习不革,何以自全于悠久哉。

梨树县城孔庙全图
梨树县城孔庙中的大成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