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父母谁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但爱要讲究方式方法,尽管和孩子们有代沟,但要努力和你的孩子成为知心好朋友,孩子好似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图画。如今做父母的,在对待孩子的培养教育上存在一些误区。
1.
孩子让保姆或是爷爷奶奶带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著,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特别是需要与有血缘关系的爸爸妈妈交流,需要父母的关注。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如果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和爱护,脑子会变得怪异呆滞,会有缺乏爱的安全感。还有隔代人会溺爱孩子,不好深说。
2.
孩子的隐私和孩子的权利不受尊重
很多父母抱着传统的观念,把父母摆在权威的角色。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不存在尊重与否的问题,殊不知这样会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很多不良的后果。要知道,懂得尊重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我的前一篇转帖的文章,那个唐姓“超女”就是父母从小没有教育好,故而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所以父母要多方培养孩子,特别是如何做人,德智体全面发展才是硬道理
3.
不要把孩子当炫耀比较的对象
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嘴边的话:“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奖”。想过吗,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比,只会带给他多一份不满和痛苦,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于事无补,而那个
得了奖的孩子也觉得自己是多么的了不起。这种比较和竞争的心里,也养成并导致了我们中国人团体不和谐、难以合作做事,喜欢互斗。在我们这里,中国人的抱团精神永远比不过印度人,常有自己人说自己人:中国人就会窝里斗,走出国门还斗。
4. 忽视了孩子劳动观念的培养
社会学家调查的结果,常做家事的孩子将来生活比较幸福,因为他们处理事情的能力比较强,懂得应付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能勇敢面对挫折和困难。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剥夺了一切孩子做家事的机会,要知道单纯的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世界巨富比尔盖茨大学没有毕业呀,但是他会创业,我想他的幸福指数一定很高。
5.
传统的养儿育女教育
中国父母是传统的教育,习惯把养育儿女当成艰苦的义务。的确父母把儿女拉扯大花了很多的心血,不能因此而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报、孝顺。要想到养孩子是一种上天赐予所有恩爱夫妻的享受,应该享受和子女相处的时光,享受看着他成长的乐趣。
孩子是父母的作品,文章没写好,不是纸和笔的错,而是写书人的错。同样的道理,孩子是否成才,父母责无旁贷,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让我们家长与老师、与学校共同合作,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少出败类,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