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瑞士课本选择原则育儿 |
分类: 语言学习 |
儿子在瑞士度过学前1和小学1-3年级的学习,对海外生活饶有兴趣的我一直紧密观察他们的教学组织工作。对于语言的学习,有三大发现:
一、没有统一教材,只有讲义和分级读物。 刚开始入学注册的时候,学校就发了一本类似大纲的册子,介绍各年级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点。但是如何教学就是老师的各现神通了,什么海盗、巫婆、精灵都可以编到他们的数学题里面。学习阅读就是用同学们的名字分析音节,PHONICS,然后发各种小书给大家,从简单的一个单词开始,学以致用。
二、分级读物以有趣的故事为主,很少涉及道德与思想问题。 二年纪开始阅读课程,每个学期需要阅读若干本书,分不同的难度。语言课上就是按照自己的程度顺序拿一本书,到老师那里要这本书的阅读练习题,读完以后回答问题,完成以后再读其他的。班上优秀的女孩很快就可以读完和做完所有的作业,儿子到年级结束的时候大概完成了3/4。
这些故事的主题大都是神话、传奇、探险、友谊,以情节取胜,很吸引孩子,甚至大人。故事不长,但是很完整,大都20-30页左右,半图
半文,属于从图画书到文字书的过度吧。
看看我们二年纪的课文里,景物描写、心理刻画,我不知道孩子们是否能够真正的欣赏。
三、写话和写作的主题符合孩子的认知与发展特点。
朋友的孩子三年级要求写“我的家乡”,说不知道该写什么。是啊,怎么写呢?
儿子他们二年纪的时候有饿也有写话练习,老师的题目是,有个小孩要养小狗,妈妈不同意,问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然后大家一起来帮孩子写出养小狗的好处来说服妈妈,如果凑够10条,他们老师就给那个妈妈写封信。还有谁不回写?
我们的二年级写话练习是有个小孩往池塘扔垃圾,旁边有个小孩在制止。练习到是没有问题,孩子们又要被进行道德说教。
二年级5月全洲统考的写作题目是,老师先教大家叠一个纸青蛙,明白以后,把步骤写下来。还有一依次作业是,大家做一个手工,然后写下过程,交换给别的班的同学,看是不是能够根据这个“说明书”完成制作,以此检验表达能力。
这些写作的目的就是要清楚的表达出你的想法,真实的过程。我觉得很符合孩子的特点。似乎说明文更适合他们,而不是我们常常先开始进行的记叙文,我记得在《亲爱的汉修先生》(纽伯瑞金奖作品)中也着重阐述过这个问题。
三年纪的第一篇作文是写一个神话。老师先带大家从图书馆里借了大量各国传说,读完以后,每人来胡诌一个。
我没有学过心理学和教育学,但是当年也曾经是下笔无言,所以很理解孩子们的窘况。那些观察、那些抒情、那些感叹、那些思想升华,哦,MY
GOD!
这次教材重编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我个人认为,教育主管部门不要那么天真了,现在已经没有哪个家长仅仅依靠课文来学习中文了,朋友的儿子二年纪就已经读《哈里波特》,三年纪看《三国演义》。也没有哪个家长仅仅依靠课文进行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都是随时随地言传身教。
四、三年纪的文学作品阅读由老师提案学校教研室研究通过。
三年级过了基本的阅读关以后,要阅读文字书了,阅读材料的选择则是每个学校自己决定。基本由老师提议,然后年级其他老师一起投票并获得学校同意。儿子他们用的是《HISTOIRS
DE PRTIT NICOLA》(小尼姑拉的故事),读过中文版的孩子如果听说用这个当教材一定乐死了!
这本书已经出版50多年了,很多词现在的拼写都不用了,可是他们老师宁肯每页都来改!
所以每个学校用的具体材料其实并不一样,但是获得的基本知识是没有差别的。
课本,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所以,我们的课本真的不需要承载那么多的功能,可以仅仅从一定重复量保证识字效果,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体会世界多元文化,继承中华传统方面来编撰。
说到重复量,对比中外语言的学习,我觉得中文真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了。拼音文字,只要学会说话,用PHONICS几天到一个月就可以进行阅读。而我们要积累大量的基本单字。我曾经给儿子以一些有趣的文章来学中文,没有坚持用课本(主要觉得材料无聊),但是失去了重复量,所以效果不好,结果造成现在的窘况,遗憾。
前一篇:日内瓦小孩个个都是“双语儿童”
后一篇:分享亲子阅读之乐趣 文/虞丽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