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养生方法感情杂谈 |
健康的心情
http://s10/middle/6b1cf49cg96aca48f7269&690
情志活动与我们有形的身体存在着密切关系。故有医学典故介绍心医心病,以情志代替药物等情况。早在《内经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就有情志对气机的具体影响:
帝曰:善。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岐伯细言:
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
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实施中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撤除过多的神秘感,尽量落实到实际用处。我想分享一两个典故,正是实现良医对情志的把握和利用,体现出心病由心治的思路:
http://s15/middle/6b1cf49cg96ab8ecfa49e&690
有一个故事,关于元代名医朱丹溪。在那个时候有一位秀才,新婚不久妻子就因病而亡。从这件事情发生以后,这位秀才就开心不起来,整天闷闷不乐地一个人呆着,久而忧郁成疾。他的家里人着急,他父亲请遍了当地医生,但总不见好转。最后带了儿子去找朱丹溪,求他救儿子一条命。
http://s15/small/6b1cf49cg96ab9253766e&690
朱丹溪问过病情后,仔细切过秀才的脉,便自言自语地小声说道:“啊,像是怀孕了。”随后又摸了摸秀才的肚子说:“你不思饮食、胃口不佳是不是?不会错,你是有喜了,来让我给你开个保胎方。”摊开纸笔,开始规规矩矩地开起保胎方来。秀才见到这一幕不禁失声笑起来,大声赞成:“果然名不虚传!”便抬腿走出诊所的门。秀才回到家里,逢人便说:“义乌神医朱丹溪说我有喜 – 哈哈!”竟往日的忧郁一扫而光,整日笑声不断。不吃半点药,病情却一天比一天有所好转,半月后就痊愈了。事后经人指点,秀才才明白,朱丹溪的医术真的是名不虚传,不仅善用药,用心理疗法也超出凡人。
另有一更为奇异的故事:
http://s14/middle/6b1cf49cg96abf90280ad&690
医理要有实际用处!
这些知识和典故,如何能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我经常与患者说,我们的情志活动只能自己控制。我作为大夫也只能提供支持与劝说,最后由患者自己改善心态方能看出心态和情志伟大的作用。举个例子,假设自己知道了不开心的事情以后,若是常想此事为此发愁,不仅仅对身体不好,久之能形成疾病,从短期来说也不好。假如说因为想着心事,不小心撞车、忘事甚至因为心情不好更容易与他人吵架。。。这不是在一个不快乐的事情上再堆起他的不愉快?岂不是给自己造成更多的不愉快?就算是我们有不愉快的感觉在心里,哪怕这个不愉快对自己而言是由合理原因的,如果任着自己的心情接着赶到闷闷不乐,打不起精神来,从短期长期来讲只是给自己造成更多不愉快的缘由。
http://s6/middle/6b1cf49cg7577a3f34b05&690
有时候我劝患者,“不要为了别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也就是这个道理。生气也是一个常见的病因。更不应该为了别人的所作所为跟自己过不去。这就是因别人的错而惩罚自己。让自己不愉快,甚至造成身体不舒。虽然自己觉得蛮有生气的原因,也应当考虑考虑自身的后果。因为生气惩罚不到他人,只能触及到自己。
所以我们最好的保养方法就是坚持良好的心理暗示。谁不会有时候感到生气、感到郁闷?是人,就会有感情的波动。不同的是我们随后的反应。我认为还是从心治,从自己内心提示自己,“没事的,我很开心。”
每天起床可以制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试试数一数有几个快乐的原因?
哪怕一开始觉得有一点别扭或者有一点假的做作的感觉也不要紧。身体与感情是一个互相感应、互相影响的体系。因此,哪怕我们的快乐一开始有点勉强,这一点并不影响对身体的好处。就像外国人常言:“笑声就是良药”,不管哪个笑声发自内心还是随便看电视或者听笑话而来,都对身体有好处。
http://s8/bmiddle/6b1cf49cg96ac5456f027&690
这是我自己会用到的医疗方法,也常给身边的朋友推荐。“假的开心,久之就会变成真的开心。”这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经云:喜则气缓。舒畅的气机就能保证一个好身体,身体越是健康,情志也随着更好起来。这样就造成一个良性循环,就是达到了一天比一天开心的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