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科教 养生堂 第七期 养我们的脾脏

(2010-09-13 14:18:32)
标签:

养生堂

养生术

杂谈

http://s9/bmiddle/6b1cf49cg901e2c419908&690养生堂 第七期 养我们的脾脏" TITLE="北京科教 养生堂 第七期 养我们的脾脏" />

 

俗话说:“病从口入”, 金代医家李东垣的《脾胃论》也有一个核心原则:“脾胃内伤,百病由生”。所以脾胃由外而入的病大多数与饮食有关系。包括消化系统的传染病、霍乱、痢疾等都是由于吃到喝到不洁的饮食物而成,就造成腹痛、腹泻、呕吐等。

  在望诊方面,上眼睑属胃,下眼睑属脾。下眼睑有所变化可能属于脾气虚了、湿气重的人也有可能会出现眼睛周围的小白粒,正名叫做:汗管瘤。

眼睛周围 汗管瘤  http://s10/small/6b1cf49cg901e4d1826e9&690养生堂 第七期 养我们的脾脏" TITLE="北京科教 养生堂 第七期 养我们的脾脏" />

 脾开窍于口,当脾气盛的时候口无异味,胃口食欲较好;脾气虚了口淡无味或口味甜而腻,食欲不振。其华在唇,脾气健运全身的气血充盛包括唇色显得红润;脾气虚则气血化源不足,口唇淡白不泽。所以我们通过自己的胃口和嘴唇的颜色就可以判断出来自己是不是脾气虚。《内经》云:思则气结,过度思虑容易伤脾,气结于中,脾气不行,容易出现不思饮食、吃则胃胀、头目眩晕等症状。其化涎,涎的分泌与消化有关,有助于吞咽食物和消化。脾气不固摄能出现口角流涎。其色为黄,脾胃虚的患者很多面色黄暗无华。脾胃与长夏相应,长夏主令为湿,湿容易伤脾,长夏可以注意健脾。在体为肉,肌肉的营养来源于脾所吸收并提供。营养充足肌肉就会丰满又结实,四肢也灵活、有力;脾气虚的人容易出现肌肉消瘦或者软弱松弛,肢倦乏力。比如临床见到的:重症肌无力、营养不良、肌肉萎缩。

  http://s2/middle/6b1cf49cg901e51b0aa11&690养生堂 第七期 养我们的脾脏" TITLE="北京科教 养生堂 第七期 养我们的脾脏" />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比较好了,“吃饱”已经不成问题了。饮食物种非常丰富。饮食不节反而成为了目前的大问题,例如:饮酒、酗酒、暴饮暴食,更容易伤害到我们的脾胃。

  现在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比如说常见的“三高症”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脂,是由于摄入大量的高能量的或者油脂性食物。现在人吃饭以肉食为主,以前的人以素食为主,情况不好的恐怕一个月才能吃上一次肉。现在不光是天天吃肉,甚至顿顿吃肉的都有。同时呢,虽然吃了这么多高热量物质,我们的运动量普遍也减少了,这就形成了摄入得多,消耗得少。那么多余的这部分营养物质就会储积在人体内。相比之下,运动员饮食当中要吃大量的高热量食物,而不出现“三高症”是因为他们的运动量跟得上。高营养物质依赖阳气来转化成能量,如果我们摄入的营养物质超出阳气所能转化的量时就出现“阳不化阴”的情况,有多余的没有被转化利用的物质。这个物质最后就会成形,成为体内多于的脂肪、糖分,阻滞气血的运行从而形成高血压。也有一部分人虽然吃的并不多,但还是会出现“三高症”,这就来源于脾虚。前面讲的属于超负荷,第二种属于自身的动力不足。

我们在临床当中看到的比较多的一个长期反复发作的脾胃病一般属于脾胃虚弱所致。

http://s6/middle/6b1cf49cg901e5610f005&690养生堂 第七期 养我们的脾脏" TITLE="北京科教 养生堂 第七期 养我们的脾脏" />

 

病案实例:

  有一位患者,男性,46岁。形体消瘦,面色发黄,食欲不振,不思饮食、头发稀疏,精神不振,容易疲劳。平时怕冷,饮凉水会腹痛,大便稀,一日两至三次。舌淡红,苔剥落。脉沉细。

  看西医无效。他看过很多中医,因为他舌象无苔,中医往往将他的病判断为脾胃阴虚。他吃了很多滋阴养胃的药,但病情没有丝毫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他已经对中医基本失去了信心。通过四诊,我发现他属于脾胃虚寒,他表示很惊讶,看了这么多医生都说是阴虚,就我偏偏说他是阳虚呢?书上都说舌上无苔是阴虚。我告诉他,原理是这样。脾胃就像一个锅,因是吃下去之后还得再煮一次,经过在一次的加工方能消化好。脾胃虚寒就像锅底无火一样。脾胃无法消化吸收饮食物。

  舌苔的形成来源于胃气,当锅底无火,水气不蒸发,自然无苔。另外我们这么来看,如果胃中有火,喝下凉水应该舒服才对,您喝凉水腹痛更能证明实为阳气虚。我给他用温中散寒的汤药。

  下次见到我说肚子没那么胀了,胃口都有好转。他也觉得很纳闷,那么多大夫都拿他当阴虚来治,怎么也没有想到温补能终于使其痊愈。

 食疗方:

莲子30克

莱菔子10克

大枣5枚

同小米一起煮粥

http://s16/small/6b1cf49cg901e8e73d46f&690养生堂 第七期 养我们的脾脏" TITLE="北京科教 养生堂 第七期 养我们的脾脏" />

可以起到:祛湿健脾,有助于消化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