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乘易化蝶
(2012-11-13 13:11:32)
标签:
胸有成竹乘易化蝶释然清逸倪端自由人生规划 |
分类: 五、物格人性 |
胸有成竹,乘易化蝶
说到“胸有成竹”,或许很多人都自视深谙其理,有如成竹在胸。果真如是?
苏轼(字子瞻,1037-1101)和文同(字与可,1018-1079)是表兄弟,同为“竹痴”,自况“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东坡集》卷三二)中,苏轼开篇就写道:“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这便是“胸有成竹”的艺术哲理所在以及“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缘起、典故。作为成语,其寓意可以引申为,事先已有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把握。
然而,这还算不上深谙其理。苏轼说,“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其实,若反过来推敲,可能更得透彻。即,哪怕是只画竹子的局部节竿和枝叶,胸中也必须有根植沃土、虚怀正直、卓尔挺立、临风婀娜的“成竹”(完整的竹子),只不过要“心手相应”,“振笔直遂”,“兔起鹘落”,使这样的“局部”跃然纸上而已。推及人的成长、成事、成器和发展之理,就集中体现在“目标计划早明确”(参见《边洲“勤学歌”》)之上。要求我们,任何局部计划都应该是对事先已有的、通盘的整体规划或人生规划(例如“边洲斓轩核心竞争力规划”,将适时发表)的“振笔直遂”和忠实践行。
如何更进一步深入透彻呢?苏轼文中提到的“蜩腹”(可以理解为蝉蜕)是个很好的启示。但是,在昆虫学上,蝉属“不完全变态”(昆虫的一生,外部形态与内部器官经历几次大的变化,叫变态)类,由卵、幼虫,不经过蛹的时期而变为成虫。其幼虫与成虫基本相似,故被称作“若虫”。而大多数昆虫,如蝴蝶等都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完全变态”类,其成虫较之于幼虫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蝴蝶为例,在蛹化的过程中,无须“作茧自缚”,其内部分子就可以重新组合(很有些“释然维态”的意蕴--参见《维恒道——释然维态,先天地生》),最终产生质的飞跃,易化成翩然美丽、自由自在的蝴蝶。
这是个“胸有成竹”的“变态”,经过“专心致志”、“浑然一体”的蕴蓄,达致开窍、升华,“致良知,笃衠行”(参见《致良知,笃衠行——与行知先生等商榷》),直至超凡入圣。管子曰:“王者乘时,圣人乘易。”(《管子·山至数第七十六》)因此,可以说,这种“乘易化蝶”的智慧升华和自由运用,就是革凡登圣的化境。好比哲学上的自由,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透彻认识、全面掌握和自觉运用。借用释倪的名字隽语,就是,“释然清逸,倪端自由”。回归到每一个家庭,惟有如此,家长和孩子才可以做到真正“胸有成竹”!
才可以“知止而定,明辙衠行”!(参见《大学之道》)
才可以“振翅高飞,韬奇制胜”!(参见《韬奇制胜哲学》)
所以,如果有一天,再听人语出“变态”或者“完全变态”,大可抛却负面的思维定势,因为那未必不是对“胸有成竹,乘易化蝶”的赞叹!
斓轩首辅:边洲搏威
根据周六下午与斓轩的谈话内容整理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十三日,释倪(Sheeny)生日
祝Sheeny生日快乐!释然清逸,倪端自由!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76EN00SIGG.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