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话乡下词汇(动植物篇)
(2014-02-25 20:47:17)
标签:
吴语动植物叫法吴语动植物称谓苏州话动植物叫法胜浦方言胜浦话 |
语言点:苏州东乡胜浦
拼音:常规汉语拼音带扩展,带`的为浊声母,后缀k表示入声。
和形容词篇一样,很通行的就不写了,写点我认为有点土的。
猛钱(man `sie)蝉,知了。
黄虻(man)似苍蝇而轻盈,体黄,夏天游泳时常叮人,牛虻。
菊蛛(jioek zhy)蜘蛛,首字常舒化念九,菊有本字,想找但忘记了。
蚂蟥攀(mo waon pe)蚂蝗也,攀来源不详,可能是土著词残遗。
虻虻(man man阴平连调)新式叫蜜蜂,土话叫虻虻,注意不念忙忙,前an非后aon。
麻将(mo zian)麻雀,儿化音变,iaok(雀) + ng(儿) à iaong àiang(将)。
丫削(uo siaok)喜雀,本是鸦雀,很多北方话也是这样叫的。鸦念丫没什么问题,雀念削问题就大了,不合雀也不合鹊,值得重视。
青花(cin huo)青蛙叫田鸡,青花是田鸡的一种,最大最俊美者,居陆地偶尔跳入水。
水寄(shy ji)田鸡的又一种,体大背青,居浮萍,之所以不写“水鸡”是调不合。田鸡还有烧香田鸡(雨蛙)和狗屎田鸡(小而褐色)。
老屎(lae sy)老鼠,鼠念屎符合鱼韵字白读规则,城里叫老虫。
里比蛇(li bi `so)蝮蛇,剧毒,有瞎子里比、黄稍里比之分。
摸湖公公(mok wu gon gon)水赤练蛇,背褐腹红,旱赤练则相反。
猡猡(lo lo)猪的土叫法,注意,这里猡不合音,不念罗罗。
忘米(maon mi)蚂蚁,胜浦发音特殊。可用语词间的音同化来解释,经历了两次同化,且在麻韵未高化前就同化了。
翁硬鱼(on ngan ng)头有三个刺,体黄,钓鱼常获,捕鱼难得,名字取其叫声,北方有称它嘎鱼的,也是取其叫声。
秀眼(soe nge)比麻将还小的一种鸟,常成群结队。
鹁鸽(`boq goe)鸽子,前字特殊音变,后字舒化了。
偷瓜靴(tei guo xio)刺猬,常偷瓜而名,靴xio,鲁迅用猹字。
谷蜢(gok man)蝗虫。
忙显子(maon xie zy):夏天一种成群的小飞虫,当是蠓虫,蠓念忙合胜浦规则,如梦也念如网。
臭铁子(chei tik zy)蝙蝠的土称,不知其源。
触扭(chok njioe)蚯蚓,胜浦叫法特殊,城里以及很多吴方言叫曲鳝。
洋夹(yan gak):树上吃皮长两个大辫子角会飞的甲虫。
缸蜗延延(gaon gou ye ye)软体蜗牛,蜒蚰。这里蜗念锅,是正音。
鞋马部(`ha/`haon mo bu)小蝌蚪,包括青蛙的和蟾蜍的,鞋马即蛤蟆,部在胜浦指粪便,可能由表示粪便的污变来。
黄不老(waon bek lae)一种鸟,应是黄伯劳,梁武帝《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
鸭卵卵(ak loe loe)鸭,城里说鸭连连,胜浦叫法特殊。
挨卵(a loe)似蚌而小、窄,梭子型,城里说挨连、割连。
凡蚌(ve `ban)蚌之厚者叫湖蚌,薄者叫江蚌,最薄者叫凡蚌,种之不同也。
白丝(`baok sy)种小者叫窜条,种大的叫白丝,一尺长的为多见,吴淞江里多。
郎咕(laon gou)一种常居于水边瓦屑石缝里的小鱼,指头大小,梭子状,褐色。
鲶鱼(njiaon ng)读音特殊,鲶应念廿,被后字鼻声母同化,胜浦话里还有数字25也是如此,因此:鲶鱼=25≠年五。
畀畀草(bak bak cae)水乡最多的水草,布满河面,阻碍船行,不是水葫芦。
江猪(gaon zhy)吴淞江里的一种动物,能顶翻渔船,会叫声,应是江豚,已灭绝,只留下传说。
辣茄(lak `ga)辣椒,城里说辣火。
赖团牛(la `doe njioe)传为吴淞江里的怪物,体大如牛,会咬小孩的卵泡,70年代,村人曾在沙湖时捕获过,体大如匾,用铁搭耙住背部,人被拖下水。现学名叫斑鳖,现存世寥寥。
猪娘(zhy njian)成年的雌猪。
朴牛津(pok njioe jien)构树,皮非常韧,似牛津,前冠朴不知道原因。
楝树(lie `shyu)果实如珠,弹弓的理想弹药。
噼啪子树(bik bak zy `shy)朴树,其仔可做一种竹管气枪玩具的子弹,故名。
地蒲(`di `bu)北方叫瓠子,上古蔬菜,嫩时炒菜做汤,老了挖空做器物,城里叫扁蒲。
番麦(fe maok)玉米也,胜浦东片叫法,苏州主流叫雨麦(常写御麦但音不对)。
锦菊榴(jien jioek loe)类苦瓜而团状,鲜红色,吃瓤中红仔。
芦竹(lou zhok)不说芦苇,说芦竹或芦头。
蓬雪花(`bon sik huo)凤仙花,凤念蓬,仙促化。
甜谷粟(`die gok sok)高粱的一种,种它是为了吃其甜秸秆,吃法类似甘蔗。
姐麦(ziaok maok)一种野麦,不是艾草,胜浦一带认为它染青团子的最为理想的草。这里姐变下促声,没有同音字将就写姐。
-寒寒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