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穿欧洲(5)---立陶宛的维尔纽斯

标签:
立陶宛维尔纽斯旅游对岸共和国 |
分类: 旅游 |

9.27 第八天
维尔纽斯
坐大巴离开里加,5个小时的车程到达维尔纽斯。一进城就可以感受到小城生活的轻松悠闲,虽不是周末,街道边很多老老少少在享受秋日的暖阳。
维尔纽斯是立陶宛共和国的首都,立陶宛曾经是雄霸东北欧的大公国,与俄罗斯争雄,与波兰合邦,后来成为沙俄附庸国并最终遭吞并。一战后独立,但二战时被苏联吞并。1990年立陶宛再次独立,加入欧盟和北约,和以前的老东家渐行渐远。


维尔纽斯始建于13世纪,虽然历经战乱,但至今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以及新古典主义建筑,整个城市还仍然是中世纪的规划和布局,漫步老城,仿佛是在浏览一个中世纪的建筑博览会。城内将近1500座建筑物,分别建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古堡和教堂依然鳞次栉比,建筑风格各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维尔纽斯是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城市,号称“立陶宛的耶路撒冷”,各种教堂达40多个。1994年,老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该市最重要的地标是位于小丘上的格底敏城堡和山下的座堂广场,形成一组错落有致的壮观建筑群,控制着进入维尔纽斯古城的门户,傍晚时分,市民和孩子们在此休闲玩耍。城堡的一个窗口,还有人吹着小号,平添了几分神秘和浪漫的气息。
领导的朋友说她5月去了波罗的海四国,当时我们也在做这一带的功课,好奇怪怎么多了一国?由此知道了这个国中之国——对岸共和国。它位于维尔纽斯一隅,成立于1997年4月1日,所以每年的愚人节,就是它的独立日,并拥有自己的国旗、货币、总统、宪法和一支12人的“军队”。其实,那就是一群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们,心血来潮搞的一个乌托邦,现任总统就是一个诗人兼导演。对岸共和国还未被任何一国政府承认,不过维尔纽斯市长经常出席对岸共和国举办的活动,当地设有不少艺术画廊,艺术家工作坊和咖啡馆,当地的文艺活动亦有透过维尔纽斯市政府宣传推广。
100年前,这个共和国所在地是维尔纽斯的犹太区。大屠杀时期,许多居民被杀或者逃往国外。前苏联时代,犹太墓地又被毁,这是个被长期抛弃和遗忘的角落。不过,满怀理想、向往自由的人们,最终竟然在别人的首都里,组建了一个自己的国家,还颁布了具有41项条款的宪法,已经被翻成28种语言,还包括了中文,非常幽默,值得一读。

沿着小路爬上三十字丘(Plikasis kalnas),这里有三十字架(Trys kryžiai)纪念碑,建立于1916年,后被苏联政府破坏,于1989年重建。如今这里是当地年轻人喜爱的聚集地,从这里可以远眺整个城市。



红砖砌成的圣安娜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经典之作,除了各式各样美丽的塔尖引人注目外,它所用的红砖就有33种颜色和形状。整个教堂布局均匀,色调和谐,由线条和角塔构成绚丽多姿的图案。据说,拿破仑东征时路过此地,被教堂的精美所吸引,曾想将它“放在手掌中带回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