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他,中国人就把自家汉字的历史吃掉了

标签:
教育历史书法文化艺术 |
分类: 趣说中国汉字\书法史 |
正如之前所说,在甲骨文之前,考古也发现过一些刻在陶器、玉器、石头上的符号,但很难说已成体系。
唯有甲骨文的发现,才确证了汉字系统的建立。
只不过,我们差一点就看不到甲骨文了。
因为我们是一个“吃货帝国”,好吃的做成食物吃掉,不好吃的也可以当做药材吃掉。
甲骨文的发现,就是一个充满偶然的、从国人口中抢救出来的传奇……
甲骨文的发现
清末,1899年。
任国子监祭酒(类似于现在的国家教育厅厅长)的王懿荣得了病。
他就派人到达仁堂药店购买一种叫“龙骨”的中药。
“龙骨”买回来之后,王懿荣打开一看——咦,有问题!
他发现这些“龙骨”上隐隐约约地刻着密密麻麻的符号。
这符号谁刻的?
是啥意思?
一片两片倒也罢了,这么多片都有,肯定不是无聊恶作剧!
王懿荣细心的观察和揣摸起来。
亏得王懿荣学识渊博,对古文字学有很深的造诣。
他感觉“龙骨”上的契刻符号很可能是一种已经失传了的古文字。
于是,他秘密地三次购入一千五百余片“龙骨”,对“龙骨”进行了反复推敲、排比、拼合。
深厚的金石功底让他很快了解到这些“龙骨”是龟甲和兽骨,上面的符号是用刀刻上的文字,裂纹则是高温灼烧所致。
“细为考订,始知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前。”
最后,懿荣确认这些甲骨上所刻的符号确属一种文字,
是我们祖先创造、早于先秦时代青铜器上的文字(篆籀,篆文和籀文),也就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
外敌攻占都城,这是奇耻大辱!
作为一个正统的儒家代表,王懿荣痛心疾首,投池自尽。
他所藏甲骨大部分由其儿子卖给了他生前好友刘鹗,计1000余片。
——对,就是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
刘鹗除了买了王懿荣的甲骨文以外,还通过多种渠道大量收购。
前后加起来,总共已逾5000片。
刘鹗骄傲的宣称:“己亥一坑所出,虽不敢云尽在于此,其遗亦仅矣。”
1903年,刘鹗从自己收藏的甲骨中精选出1088片,精心墨拓,编成《铁云藏龟》发行。
这是自甲骨文发现之后第一部甲骨文书籍。
书中记述了发现龟骨兽骨文字以及王懿荣收藏甲骨的过程,
第一个提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
该书将甲骨由古董变为汉字研究的资料,
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其实,在1899年之前,人们就已经在殷墟挖到了甲骨了。
可他们只知道这些甲骨可以止血治外伤,把它当成古代龙的骨头卖给药铺。
这段时期被吃掉的“龙骨”不知有多少,可没有人因此吐出哪怕一个字。
只有王懿荣认出了甲骨文,
肯定了商代的存在和年代,
挽救了一段极其重要的中国文化。
王懿荣是发现、收集和研究甲骨文第一人,被称为“甲骨文之父”。
(Oracle公司快来认爹!^-^)
后来在他研究的基础上,还形成了甲骨学和殷商考古这两门全新的学科。
国际上把他发现“龙骨”刻辞的1899年作为甲骨文研究的起始年。
甲骨文的发现,直接导致了对安阳殷墟的发掘,
其重要性可以同古希腊特洛伊遗址的发现相媲美。
让外国人不得不承认了商代的存在,
让他们臆断的“中华文明源于西方”的谣言不攻自破,
让我们可确证的历史推进到了近四千年前,功莫大焉!
附录:
一则小漫画,轻松一下。下面的故事纯属虚构,没有雷同,实属巧合。
PS:本文为《趣说汉字书法史》系列文章,每天只需1分钟,就能得到受用一生的艺术素养。请加关注,看之前文章获得更多有趣的知识,及时提示更新。转载请标明出处,欢迎出版社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