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鸣虫的博客
鸣虫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970
  • 关注人气:1,0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连载】齐彭寿(二)

(2025-08-27 08:40:29)
分类: 小说

       妹妹齐彭龄出生那年,齐彭寿已经八岁了。那时已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了。那年秋末的一天,村里学校的老师来到家里,动员小彭寿去上学。爹齐治平看一眼前鸡胸、后罗锅、光长脑袋不长个儿的儿子说,他这个样子上学有什么用?还是拉倒吧!

       正在敞棚里用高粱苗扎笤帚的爷爷齐贤,撂下手里的活计,走了出来。他朝老师点点头,说了声先生好!扭脸嗔一眼自己的儿子,嘟囔一句,短见!又对老师说,先生啊,甭听他的,俺孙子一点儿不傻,脑瓜还蛮灵光的,让学什么都能学会。俗话说“艺不压身”,多懂些学问光有好处没有坏处,怎么能不上学呢?

       老师一听这话,笑着朝爷爷竖起大拇指说,大伯是个明白人,说得忒在理儿!现在是新社会了,教书的不叫先生叫老师,适龄的孩子也都要去上学。想想看,孩子们学有所获,将来为建设咱们的国家出力做贡献,那是很荣光的事哩!老师看看一旁的齐彭寿,又说,最起码,学些知识,还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呢……

       就这样,齐彭寿成了齐栾集村学校的一名小学生。

       成为小学生的齐彭寿,尽管身体有明显缺陷,但在学习方面却显现出了超乎常人的特质。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他一听就明白,理解得非常快;回答老师提问,非常积极,话语干脆,准确无误。考试时,不论语文还是算数,每次都得5分。在学校里,他爱说爱笑,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而且谦逊得体,极有分寸,从不会巧言令色,更不会尖酸刻薄。教他或不教他的老师,都喜欢他。可学校里的一些学生们,尤其是男生,不管是比他年龄大的,还是比他年龄小的,却对他先是厌恶,而后又生羡慕,再由羡慕而生嫉妒,最后由嫉妒而生怨恨,很不友好。给他起了一大堆的外号,什么“齐天大圣”、“齐大头”、“齐大个”,还有“矬地墩”、“小罗锅”、“地老鼠”等等,不一而足。他们大声喊着他的外号,明目张胆地羞侮他。就连上学、放学途中,也会截住他进行辱骂,甚至动手打他,肆无忌惮地欺凌他。

       齐彭寿长着一颗冰清玉洁的心。他对谁也无恶意,从不出口伤人,更不会出手打架。他非常清楚,身有残疾的自己,不是那些学生的对手。于是,被骂时,不还口;被打时,不还手。上学下学途中,他尽量躲着那些欺负他的学生。最开始时被人欺侮,在遭受辱骂、殴打后,他会告到老师那里。但受到老师批评的那些学生,过后会变本加厉地辱骂他,殴打他,常常把他打得鼻青脸肿。为此,爷爷齐贤几次找老师告状,也多次找过那些欺负小彭寿的孩子家长讨说法,但境况总是好一阵儿,便又被人恣意凌辱。

       齐彭寿这个温顺善良的小学生,妥妥成了那些不良孩子的受气包和出气筒。

       无休止地被辱骂、遭殴打,让小彭寿对上学失去了兴趣,继而产生了强烈地抵触。勉强上到二年级,仅读了一个多学期,小彭寿便不再去学校了。对他执意退学,爹娘还有奶奶倒无所谓,只是满心里希望孙子多懂些学问的爷爷心有不甘,可望着小彭寿那决绝的眼神,也只能轻轻叹口气,便随了孙子的愿。

       辍学后的小彭寿,在家里精心照看妹妹。他给妹妹擦屎把尿、伺候吃喝,成了妹妹的贴心“保姆”,那周到劲儿比娘一点不差。到了晚上,闲下来的爷爷,在炕桌上就着如豆的油灯,教小彭寿打算盘。只几个月,小彭寿便把爷爷写在毛边纸上的珠算加减乘除口诀背得滚瓜烂熟了;慢慢地,扒拉算珠的手指也灵活自如了。半年后,加减法已不在话下,一些复杂的乘除算题,也在“噼里啪啦”的算珠声中准确地算出。小彭寿仍不满足,他让爷爷教他双手打算盘。爷爷非常欣喜地点点头,把双手打算盘的基本技法仔细讲解演示一遍,又在草纸上用毛笔写出一串串的算术题,让小彭寿练习。爷爷嘱咐说,光懂技法还远远不够,得靠练,练心、练脑、练手,具体说就是练静气,打算盘时必须做到心静如水、心无旁骛;练记忆力,过眼、过耳的数目字,必须记得准,还要记得住;练灵活性,两只手的手指拨打算珠要准确灵活,行云流水般富有韵律,才是打算盘的高境界。你记住,最终还要靠多练,老话说“算盘常扒拉,拳脚常踢哒”就是这个理儿,“熟能生巧”嘛!

       小彭寿说声记住了爷爷,又低头在算盘上扒拉起来。

       爷爷齐贤看着油灯下认真打算盘的孙子,满心的欢喜,满眼的赞许,轻轻地点着头。孙子领会能力这么强,这样灵透的心窍真不是一般孩子能比的呀!可很快,爷爷齐贤又紧抿着嘴唇,眼神中充满了爱怜和惋惜,他在心里暗暗咒骂不公平的老天,为什么给孙子一个如此聪明的脑瓜,却又让他身患残疾呢?这该死的老天!

       到了秋后农闲时节,小彭寿又跟着爷爷学编筐、篮、鸟笼。爷爷用竹篾、荆条或柳枝编筐编篮子,小彭寿在一边仔细地观察着,如何起头,如何编花儿,如何封边收口,同样很快就把方法和步骤都记住了。他便跃跃欲试。爷爷笑着说,干这活儿需要力道,尤其是编筐,用粗粗的荆条或竹篾,又是拧结又得盘插,没有足够的力气就不能编得密实、牢固。不论是圆形的筐头,还是长筐、方筐,用它干活经用就行,所以做到密实、牢固即可。篮子就不一样了。篮子除了具有实用性,还要有观赏性。所以要在造型、花样方面尽量出新。当然,这需要用心去悟,更需要巧手去做。你年龄还小,编筐编篮先不急,你可以试着用细软的柳枝编蝈蝈笼、鸟笼什么的,先练练手再说。

       小彭寿点头应道,嗯,听爷爷的,俺试着编蝈蝈笼和鸟笼去。

       不到一天时间,小彭寿用柔细的柳条,编出了一只蝈蝈笼和一只鸟笼。蝈蝈笼是纺锤型的,小巧玲珑,整个笼身疏密有致。笼子顶部有一个铜钱大小的圆孔,用同样是柔细柳条编成的小伞状的盖子盖着。从蝈蝈笼上部两侧,用一尺长的细细的红绳系着,做蝈蝈笼的提带儿。鸟笼是桃状的,底部直径满尺,高尺二,顶部有一六寸长的圆棍提梁。整个笼身是呈旋转状的菱形小孔,齐整匀称。在笼子侧面有一鹅蛋大小的椭圆口,用同样是一椭圆状的小巧柳编笆做门,开合自如。爷爷齐贤先拿起蝈蝈笼,把玩着,半晌才放下;又拿起鸟笼,细细观赏一番,再放下,两眼盯着小彭寿看了好大一会儿,那眼神中满是惊喜,连连点着头说,好!好!好!我的孙子哎!你这小小年纪,一出手,就让爷爷刮目相看啊!说着话,眼里溢出了高兴的泪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