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除法》问题解决的难点分析
(2014-10-23 11:47:12)
标签:
股票 |
分类: 专题研究 |
《小数除法》问题解决的难点分析
《小数除法》这一单元的将要结束,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理解有关小数除法问题有较大的困难。同类的问题,数据与计算结果都是整数时,理解得很好,一旦换成了小数,多数学生都感觉到不能理解。
如:在老年运动会上,刘大伯参加了长跑比赛。全程1.5千米,用了9.7分钟跑完,获得了第一名。李大伯只比他多用了2分钟。李大伯跑1千米需要多少分钟?
在这里老师先引导学生从问题开始分析,从中知道这一问题是求李大伯跑1千米所需要的时间,需要先求李大伯的速度,进而列式为:
1÷【1.5÷(9.7+2)】
在分析过程中有三个问题:一是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问题“李大伯跑1千米需要多少分钟?”是求速度,这说明学生对速度的概念理解不够;二是明白问题是求“时间”之后,不知其对应的路程是多少。大多数学生认为是“1.5千米”,而不知是“1千米”;三是算式列出后,计算中有两次除不尽的情形,这样计算复杂容易出错,误差又比较大。
基于上面的原因,又引导学生用“从简单情况入手”法,引导学生把题中的数据换成简单的整数来推导规律。假设李大伯跑2千米用了10分钟,求跑1千米需要多少分?多数学生都能比较轻松地列出算式:10÷2=5(分)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李大伯跑1.5千米用了11.7分钟,求他跑1千米需要多少分?只有一个学生敢坚定的把手举到最后(有的小声试探地说算式,有的手举起来后又放下了),算式“11.7÷1.5”列出来后,班里绝大多数学生仍表示不理解。
无独有偶,昨天学生在解决“5台收割机12小时收割小麦30公顷,平均每天收割机每小时能收割小麦多少公顷?”这一问题时,第一步计算:30÷5=6(公顷),然后陷入了迷茫状态,不下一步知该用“12除以6”,还是要用“6除以12”。前面做计算题时,也有学生把3÷250的竖式列成了250÷3。在教学例10的第一个问题“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第个瓶子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多少瓶子?”这一问题时,学生列出2.5÷0.4的算式后,一向思路比较清晰的学生,却大多不知这样列式的原因。
分析出现上面问题的原因可能有:
1.
2.
3.
4.
解决前面问题的方法: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