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检测不缺少标准,只缺少诚意

(2011-11-03 05:02:51)
标签:

杂谈

检测不缺少标准,只缺少诚意

冯永锋

在中国做一个人,总是很被动的,他几乎没有主动的可能。他的很多权力其实都被剥夺了,可很多人并不以为然。比如知道空气污染真相的权力,其实我们一直在被剥夺。

要求得一个信息,如果不需要研究,只需要通过仪器,在中国还是比较容易的。这好比中国的医院,一个病人之所以要做那么多的检查,就是因为医院仗着仪器可以得出病人患病的真相。而医生因为有了仪器的帮忙,靠长期经验积累的必要性就消失了,主动去探索疾病真相的推力就消失了。以至于如果你去看医生的“学术论文”,发现他们不过是用仪器来展开实验过程的“进程描述”。

空气质量检测与医院系统略有不同,但如果说中国的空气质量检测网、空气质量检测员不知道空气污染的真相,那一定是弥天大谎。我们的检测网络虽然不算密布,但整个来说,中国环保部门、气象部门、医学部门、水利部门、地矿部门等等部门组成的中国生态环境检测网络,还都是比较强大的。无论是从空中遥感体系还是从地面的监测体系。全国人民通过政府,给这些检测部门购买了大量的世界先进水平的仪器、装备、卫星,他们可以检测出空气中含有的任何物质的痕量。他们如果愿意,可以告诉你哪些物质对人类的身体会产生伤害或者潜在的伤害,他们也可以告诉你,哪些物质正在中国的生态系统里超速度地积累,正在制造生态灾难和即将制造生态灾难。

然而我们却很少听到他们的声音。这些网络如此顽强而真实地存在,但却像隐形人一样让你无法察觉。一批又一批批从重点大学毕业的优秀学子,走上这里设置的工作岗位,每天忙碌不已,但你却发现他们什么也不做似的无所表现。

所有的这些检测部门可能都会被称之为“事业单位”,用世界上更时髦的词汇去形容,这些部门属于“公益部门”。他们所有的一切来自于社会,他们所做的一切应当服务于社会。在很多人以为中国检测水平非常低的时候,他们却早已过上了高级检测员的生活,在世界检测的舞台上通过仪器的协助把一个又一个的国家打得大败。通过这些仪器,我们完全可以想知道什么就知道什么。

但他们的检测结果为什么没有告诉公众?公众为什么没有资格去向他们要到检测结果?无论是实时性的结果还是持续累积的结果,无论是本地的结果还是其他地方的结果?公众得到的永远是被修正和被伪造的数据,公众得到的解释永远是中国的检测标准比别的国家低,所以,我们现在没有资格要到更高标准的结果。

在仪器完全能够给出真实环境现状的情况下,我们的相关部门却总是以“标准太低”来延迟真实数据的发布,其实是在推脱公众获取真相的时间,以给政府其他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作为提供苟延残喘的时间。因为如果公众一旦知道我们国土上的空气质量、水质量、土壤质量如此的恶劣,那么大家一定会马上追问一个问题:谁制造了灾难?

再接下去,如果有人真的去揪出环境灾难的制造者,于是公众马上就会追问,如何对待这些环境灾难制造者。如果每一个环境灾难制造者都这样每天被公众拷问,我们的有关部门相信,中国发展经济的宝贵时机就会被错过。我们的政府过早地迷信,一个企业、一个人,只有在没有任何环境责任的心理压力下,才可能把挣钱伟业做得迅速而彻底。而一旦让这些企业、这些人物,对环境负责,对劳工福利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负责,那么,中国的经济就可能退回到原始社会的水平。

与其如此,为了给经济发展、个人作恶保驾护航,最理想的办法就是把环境真相的诸多检测数据虚假地公布。这样,即使公众通过自己的身体每天都在检测中国的环境真实,但由于少了仪器给出的数据的支撑,少了有检测资质的环境检测师盖下的鲜红大印,任何需要负责任的部门都可以很从容地说,公民们,你所感觉到的一切都是错误的,你身体的败坏是你祖传基因不好,你看到的所有苦难都是那些遭受者罪有应得。

中国现在的环境检测,其实和标准无关,而是和检测设备持有者的“公众服务诚意”有关。中国现在的环境检测水平,和技术无关,和开放水平有关。中国现在缺少的不是检测仪器,缺少的只是有良心的检测仪器。中国现在几乎所有的检测仪器都缺乏独立性,而一台还没拆封就已经缺乏独立性的检测仪器,永远不可能让公众相信它给出的数据是不是与环境真实相呼应。

各部门的检测中心,各企业的检测中心,各大学的检测中心,其实都不缺少发现真相的能力,他们缺少的只是为公众服务的精神。如果我们想要引导他们真正为公众和社会服役,办法不外乎两条,一是持续地拿着样品,带着钱包,以商业委托检测的方式,让他们给出结果。如果这些检测机构能够为钱卖命,出于商业道德而对客户提供的样品给出负责任的检测报告,那么,发现中国环境真相的可能性就会很容易。当然,这需要在社会上那些声称自己有钱、有责任心的人,学会用商业的方式、通过支付巨额的检测费用而利用中国已有的检测设备。

还有一个办法是激发大量的独立民间检测。其实按照中国很多地方的富裕水平,置办几个独立民间检测实验室完全不成问题。比如江苏无锡的市民,今年闹着要把一个刚刚建好的垃圾焚烧厂给整体买下来,以制止它们在自家门口焚烧生活垃圾。如果他们的这个理想得以实现,他们需要支付13亿元左右。但如果他们花上几千万元置办一批检测设备,持续地检测这家垃圾焚烧厂每天排放的物质,同样可能促进他们担忧的问题得到相对良善的解决。有意思的是,我们对独立的民间检测,也缺乏发展的本能。这时候,民间环保组织,一定要做大量的示范和激发。

何况,科技发展已经给社会普及了大量的便携式、傻瓜化的检测仪器,价钱不算太贵,误差不会太高,使用起来也比较顺手。任何人在买车买房之余,都可以出于“在了解真相的好奇心”的驱动下,买上那么几台,然后把结果,公布到无处不在的网络上。这个简单的做法,既实现了自己求知,又完成了帮助他人求知,还有望促进环境的改良。何乐而不为?(2011.1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