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路内古桥之三百步桥东马桥—嘉兴物事

2022-03-11 09:39:29
标签: 地图 历史 旅游 桥梁 文化

      嘉兴老城内的古桥已经一座不剩了。如今,中环路圈内初步知道还剩下十多座古桥(明清时期修建),2座老桥(民国时期修建)。

      散落在老城北的古桥有百步桥和东马桥。

      大运河杉青闸北苏州塘上的百步桥,因“桥长百步”而得名。从三元路杉闸桥西南角的桥头堡下到运河边,沿苏州塘向北走700米,就到了百步桥。

      下图中,近处为穆河溪,远处为古运河苏州塘。

      明代诗人王梅(时魁)有《百步桥诗》“百步桥下日荒荒,江流无声江草黄。行人踟躇立古道,沙鸟踯躅啼回塘。苍龙沉沉彩虹偃,短棹轻舟采芳卷。月落汀洲人不归,肠断春风穆溪远。”

      严格意义上来说,百步桥不能算是古桥。因为它数百年来经过了多次维修和重建,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重修,大部分材料已经为近代建材所替代,仅阶梯桥的桥台和南坡桥面保留着老石料。但我还是愿意将它列入古桥。

      其一,这是一座宋元前的桥,1288年嘉兴第一部地方志元代至元(1288年)《嘉禾志》就有记载,“百步桥在县北五里”,还刊载了张尧同的嘉禾百咏之一《百步桥》“旧趾依然在,荒墟未百年,还分一桥水,流入几家田。” 张尧同,南宋秀水(嘉兴)人。约1163年前后在世(注1)。“荒墟未百年”,说明百步桥至少建于北宋时期。距今至少已有950年以上历史。这在嘉兴现存桥梁中还是少有的。

      其二,数百年来,桥经过多次维修,改造。但其位置始终未变,一直坐落于与大运河交汇处的穆河溪口。由于河口河面宽阔,百步桥原为一座高拱桥,清道光十六年(1836)和尚亮周募资重建百步桥,上世纪五十年代南桥为过船阶梯石拱桥(亦或是梁桥,年代久远,已回忆不清),北桥为过水低连续石梁平桥,桥板已有残缺坍塌。

      南桥过船高桥。

      北桥过水低平桥。

      其三,它是重要的文物遗址,大运河文化“苏州塘古纤道”遗産之一。高拱桥低平桥组合桥是最经济的宽河道口的过船、过水纤道桥。这种组合式纤道桥在嘉兴仅见于百步桥。在国内也是十分罕见。遗憾的是近年来百步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直到2019年嘉兴市人民政府才将其列为“嘉兴市历史建筑”。

      从桥北看百步桥。

      百步桥的纤道桥功能(嘉兴到苏州、青浦原有连续纤道)一直使用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直到机动船被广泛使用为止。

      东马桥。

      以前,从百步桥坐船向西,穿过穆河溪,再向西有东西向的渡船桥港,沿河道继续向西,穿过穆湖花园小区、禾兴路倪家桥、沿西马桥小区北侧到马桥港,这里有一条南北向河道名为三官塘,三官塘上有一座十分具有灵气的古桥,名为“东马桥”。从陆路,站在中环路上的“火车浜桥”向南望,也可以看到约150米远处的古桥。

      它不是甪里街河上的“东马桥”,甪里街河上那座“东马桥”早已拆除退出了历史。

      北向近观。桥南侧就是东西南北河道的交汇处。

      东马桥东西向横跨在“三官塘”上,离东西向河道河岸很近,约十来米左右。为三孔阶梯无栏平板石梁桥。中孔稍高,两侧孔略带斜坡。桥面由三块长条石板并列铺排,桥面板两侧雕刻有花草纹。中孔桥面板中部桥心刻有顺时针八叶水旋纹图案。两侧桥墩砌有金刚墙,上置横帽石梁,中孔桥墩采用立柱墩,由三块石板并列组成排柱,柱顶架有横帽石梁,石梁端为切角矩形,端部雕刻有莲花纹。

      东马桥桥面宽约1.65米,桥底距水面约2.8米,中孔跨度约5.6米,三跨全长约12.5米,桥总长约20米。

      桥东北視。

      桥东南視。

      桥西南視。

      桥西北視

      桥东視

      桥西視

      桥面板

      桥心花纹

      桥额有阳刻“东马桥”三字,桥额上边款“光绪二十四年”,下边款“里人重建”。

      东马桥南北向有桥联二副。

      南向为“禾郡向南行丰稔必从勤里得,金桥繇(由)北厺(去)富[食垚](饶)都是俭中来”。

      北向为“寒往暑来秩序迭变如走马,利人济物善缘积累[扌土](在)修桥”。注2

      东马桥始建年代不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重建。

      当地有一个美好的传说。江南水乡,东马桥所在的圩四面环水。光绪年间,圩上马姓富户与杭州府台攀亲。为改善交通迎亲回乡,马家决心筹资造桥,在各方乡亲的共同协助下,造了三座桥,分别命名圩西的为西马桥、圩南的为南马桥和东马桥。三座马桥所在的区域也被称为马桥港。

      传说总是美好的。但疑问不少,为什么东马桥会在西马桥的西面?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离东马桥东堍东南侧约30米处,跨渡船港上还存在有一座桥,应该就是西马桥。七、八十年代桥该梁消失,本世纪初,在开发西马桥小区时,在西马桥遗址的东侧约15米处建了座钢筋水泥桥,该桥在2012年前后又被拆除了。

      西马桥石桥北桥墩遗址。

      东马桥未见于地方志,但方志中却留下了“西马桥”的身影。

      明万历24年(1596)的《秀水县志》记载,永乐乡有“西马桥”。永乐乡的位置相当于后来的嘉北乡大运河西侧部分。由此可知,西马桥的历史至少已经有400年以上的历史,远在光绪之前。那么东马桥呢?

      2010年东马桥公布为嘉兴市文物保护点。


注1:

      张尧同,南宋秀水(嘉兴)人,生卒年均不详,

      《嘉禾百咏》中有《五柳桥》诗,“五柳桥”在南宋宋孝宗登极(1163)时,因田禾一茎九穗改名“庆丰桥”(明末、清称西县桥,民国称西延桥或西埏桥)。张尧同写该诗时应不晚于1163年“五柳桥”改名后。

注2:

      [ ]内部两字组合成桥联上石刻的字,该字在目前输入法中无法输入。( )内部的字表示左侧文字的现代实际含义。

      禾郡指嘉兴县城。三国时吴国雄踞江东,黄龙三年(公元231年)改由拳为禾兴,赤乌五年(242年)改称嘉兴。自此,嘉兴俗称“嘉禾”,简称“禾”,郡城位于“东马桥”南。“金桥”为嘉兴北乡长虹桥与端平桥间大运河西侧著名桥梁。元《嘉禾志》即有记载,为宋元古桥。在今双桥之金桥村,位于“东马桥”北。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