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馄饨,鲜香缭绕中,纠结的是一丛思乡草

(2010-11-24 15:18:52)
标签:

随感

馄饨

故乡情

情感

分类: 随感笔记

馄饨,鲜香缭绕中,纠结的是一丛思乡草


 

 

老公总说我是贪吃鬼托生的,呵呵,想想也是,我对儿时所有的美好回忆几乎都是和吃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虽说那时物质还很匮乏,可丝毫不影响我对美食的追求和感受!

 

我在豫南一个小县城出生和长大。每到傍晚的时候,小城的十字大街上就出现了馄饨摊,摊主支起一块大板做包馄饨的操作台,旁边两个大炉子,上面两口大锅永远都是热气腾腾的,一口锅里是骨头汤,一口锅里烧着煮馄饨的水。两三个人,一个煮一个包,还有一个打杂之类的。馄饨皮极薄,肉也只有一丁点,就是用筷子沾一下肉馅,往皮里一卷一捏就好了,味道胜在汤鲜。

 

买馄饨的时候,站在旁边,我总是惊诧于摊主包馄饨时那飞快地动作:一只手上一摞皮,一只手拿一根筷子,旁边放一盆肉馅,筷子一点一卷,上下翻飞间,一个馄饨就丢出去了。两三分钟,这边缸里舀上一勺汤,调入各种调味料,那边馄饨煮漂起来,摊主捞出轻轻一抖,馄饨就乖乖地落入缸中了。因为皮极薄,馄饨一入汤中,立刻就和汤的味道溶在一起了。细细品味,皮滑汤鲜,吃不着肉却有肉的香味在舌尖打转,好不容易嚼到一丝肉的质感,却分不清是汤鲜还是肉香。尤其是在阴沉寒冷的冬夜,如果能喝上这样一碗馄饨,全身立刻温暖舒泰起来。

 

那时候的馄饨是两毛钱一搪瓷缸。但那时候的人们并没有在外面吃饭的习惯,所以我去馄饨摊的次数也是很有限的。多数都是外婆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才让我去端一缸回来,一路上馄饨的鲜香味道丝丝缕缕直往鼻孔里钻,虽然已经吃过饭了,可那香味撩拨的人心里仿佛长出了草来,拂之不去。

 

其实那时自己家里也包馄饨,而且包的是那种大馅的鲜肉馄饨,在大人们眼里,外面卖的缺油少肉的馄饨怎么能比得上自家包的实在呢!全家偶而也有吃小摊馄饨的时候,也都是端回来,一般是八毛钱一小锅。可每每解了馋之后,那草却长的越发的茂盛了,时不时的总惦记着那个小馄饨摊。

 

我上大学后,全家搬离了那个小县城就再也没回去过了。前几年开车回家的时候,老公陪我专程绕道几百公里,就为了那一碗让我魂牵梦萦了近20年的馄饨。县城变化很大,与我在旅游途中经过的任何一个陌生的县城没有区别,我曾经居住过十几年的县医院家属院已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沿街的楼房,唯有一口水井孤零零地印证着我的记忆。来到十字大街,看到当年的馄饨摊变成了馄饨铺,物是人非,不变的是馄饨,还是那个味!连吃三碗,眼镜上一片雾气,是馄饨的热气、亦是眼睛湿润的潮气。本想第二天早上走之前再来吃上两碗,老板说早上不开张,于是改为宵夜两碗。

 

毕竟千里相隔,那馄饨、搪瓷缸、两毛钱,还有摊主那优美熟练的动作,永远都是我心里的一丛思乡草了。

 

 

简单附上包馄饨步骤图:

 

馄饨,鲜香缭绕中,纠结的是一丛思乡草


馄饨,鲜香缭绕中,纠结的是一丛思乡草


馄饨,鲜香缭绕中,纠结的是一丛思乡草


馄饨,鲜香缭绕中,纠结的是一丛思乡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