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购买行为及其心理机制10步骤(引言)
(2012-11-06 06:49:19)
标签:
杂谈 |
要给自己找个题目逼自己每天写一篇长微博(如遇特殊情况除外),今天就想这个自己一直很感兴趣的题目,消费者购物行为和动机研究,说10步骤是希望能有个体系把它说清楚,今天是引言,就是说一下我想这问题的总体框架和思路。
人的购物分两大类,一类是目的性购物,比如一些家庭耐用品或者高价值产品或者必须补充的生活必需品,或者是以男性为主等,比较不喜欢没事逛街,都是在家想好需要什么东西,有目的地去某个商场去选购,当然这过程也会有很多行为和心理机制,但相对简单一些。第二类是非目的性购物,一般适合于选购性商品,比如服装等,还有就是冲动性商品,比如化妆品、小食品、让自己享受开心的产品或者文化类产品,这些往往都是受现场环境的影响勾起人们内心的复杂的心理机制,我就想对这第二种类型进行梳理。
10步骤第一步想谈选择进店,就是在逛街时,会选择进哪家店,是什么因素影响进店还是不进店,显然这对开店的老板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因为人们往往首先是选择情景,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这个情景中,我们会一点点讲述这个故事,但这个情境是主人公自己选择的,为什么她会选择这个情境呢?
第二步骤是引起注意,进店后会看见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信息,什么会抓住主人公的眼球呢,公司的4P是如何在这一阶段起作用的呢?
第三步骤是产生兴趣,在注意以后就是驻足,就是搜集信息,这就是兴趣,为什么会产生兴趣,是意识的还是潜意识的,兴趣会分成多少级别?
第四步骤是性格及互动模式,在兴趣产生后就会有店员或厂家促销员来服务,不同性格或者人格的人就会反映出不同的应对或互动模式,我们要讨论都有什么类型的互动模式
第五步骤是产生联想,会调动自己的思路把以前的经验、经历、体验、印象、传说等等信息进行回忆,然后就是有关品牌的各种联想及与自己心理机制的复杂融合,这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需要仔细讨论
第六步骤是过几道门,就是个人联想完毕后,就会相对宏观的有几道门要过,有关文化的门,有关家庭的门,有关朋友和社会关系的门,有关阶层和个人形象的门等等
第七步骤是产生欲望,当前面这些心理机制都完成以后,人们的欲望就产生了,人会很紧张,来自于贪心的紧张要获得商品,来自于放弃金钱的紧张,来自于怕上当和怕被别人耻笑的恐惧的紧张,这时候特别焦虑,我们要觉察这种焦虑和紧张
第八步骤是比较判断,就是在马上下决心购买前,人们为了排解这份压力和紧张,又要重新收集信息进行比较和判断,当然判断完的结果肯定是买或者不买,这个过程又从右脑思维回到左脑思维,我们一定要把握和体会
第九步骤就是购买,这里有分两个阶段,一是掏钱之前,紧张到达最高潮,甚至有人会有些亢奋,一个是付款后,一种特别的轻松和放松,我们要仔细察觉
第十步骤就是购物后感受,包括家人和朋友的评价,自己的再评价,以后的行动,比如会重复购买,比如会向朋友推荐,也比如以后不会再买甚至退货甚至向朋友传递负面信息,这背后都有特别微妙的心理反应,特别有趣。
因为我在写之前也是边想边写,也希望大家能给我多的指导和思路,这个课题很有趣,往往人们在一瞬间有无数动念,我们对这些动念分的越细,觉察地越清楚,我们公司的营销策略才会越针对性,越准确。
我会逼自己完成这样的作业,欢迎大家关注。
韩秀超
购物行为和动机之引言
2012年11月6日 晨
前一篇:洞察与创新14法之最后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