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最近朋友圈,不少朋友转发了“针眼蟹”的内容,并贴出图片,图片中的螃蟹每只都有几处针孔。据了解,在网上关于“针眼蟹”的针眼总共有三种猜测:1.针眼从哪来;2.注水增加重量;3.给螃蟹注射兴奋剂。那么这三种说法有根据吗?
螃蟹身上的针眼从哪来?
螃蟹表面出现针眼大小的孔洞,有可能是螃蟹在生长过程中,由微生物侵蚀造成的,比如不少螃蟹外壳都会寄生贝类等;此外,蟹壳的两端和钳子都很尖,在运输的过程中相互碰撞也可能导致出现“针孔”。
给螃蟹注水,螃蟹能活?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家马甡教授认为,螃蟹通过口器过滤海里的浮游生物,其体内也是遍布“五脏六腑”,往螃蟹体内注射液体,其脏器所处环境的渗透压会发生剧变,进而导致各个脏器失水萎缩或者吸水膨胀从而致死,这个过程是相当迅速的。螃蟹也并非一点液体不能注入 ,但必须是跟螃蟹体液环境相同的生理盐水,这个盐水的配比在实验室环境都很难拿捏,渔民鱼贩也不太可能去费这个劲。
给螃蟹注射兴奋剂,有可行性吗?
网上流传的打兴奋剂刺激螃蟹活动的言论也不太能站住脚,在实验中给螃蟹注射氢氧化钠等化学药剂确实会瞬间刺激螃蟹的活动,但同样也会导致螃蟹在较短的时间内死亡。人类使用的兴奋剂类药物对于螃蟹并不适用。而水产品的保鲜药物第一市场上很难买到,第二成本也很高。更关键的是无论注水蟹还是注药蟹,都会快速死亡。
“针眼蟹”水多肉少,因为不够成熟
有人认为“针眼蟹”煮熟了之后没有多少肉,肚子里是一包水,肯定是注水了。螃蟹的成长要经历10多次的换壳,刚换壳那几天,正是螃蟹最瘦的时候。 刚换壳后,梭子蟹会大量吸水,让蟹肉涨大,以填满宽大的“新衣裳”。新换壳的梭子蟹又急需补充能量,于是纷纷外出寻觅食物。夜路走多了,自然容易被渔民抓到,最后搬上餐桌,成为人们嫌弃的“空壳蟹”,如果这被当成“针眼蟹”真是太冤枉了。
我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的本意是对的,但是针对一些流传较广的传言,还需要谨慎对待,相信科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