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今年“五一”就是我和老公“眼镜”结婚四十年的日子,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红宝石”婚了。想想走过的这四十年,心中充满了许多的感慨和美好的、辛酸的、幸福的回忆。
我和“眼镜”是初中的同学,1962年进校时我们还是十多岁的孩子,充满着稚嫩和天真。因为我们学校的初中部只有两个班,我在(一)班,“眼镜”在(二班),所以,大家都很熟。再则因为他和我班的王廷伟是无线电的爱好者,经常在一起探讨有关自己装收音机的感想,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因此玩得特别好,所以“眼镜”下课后经常到我班玩。
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唱歌,只要下课了,整个校园几乎都可以听到我的歌声。尽管我们学校有音乐素养的老师很多,但却没有一位专职的音乐老师,后来,老师们发现了我的音乐天赋,就鼓励我去为同学们教歌。其实,我的简谱知识,也是自学的,我是用熟悉的歌曲,返回去练谱子,用这种笨方法,我就学会识简谱了,然后买了一本简谱知识的书,对其中简谱的一些音乐符号进行学习和了解,就基本可以在歌曲练习中够用了。就这样,对于老师的提议,我也就同意了。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晚自习时间,有好的新出版的革命歌曲,我就到各个班级去教同学唱,连高中那些大哥大姐们我也敢去教,不过,在教歌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所以,进校后不久,我就在学校小有“名气”了,这样一位有“名气”的人,“眼镜”当然也知道我。再加上“眼镜”也会一些乐器,所以我们之间也有了共同的语言,到后来,大家就都成了好朋友了。
三年的初中在快乐的校园生活中结束了。
1964年我和“眼镜”都进入高中,我和“眼镜”自然就在一个班了,因为我们学校的高中就只有一个班。那时读高中的学子都是比较优秀的,而那时的老师也少了许多的功利,对我们的教学是全身心的,而且我们学校的老师大都毕业于全国有名的大学,那时我们学校因为有一批出自名校的老师而闻名。有了这些因素,所以整个班的学习风气浓厚,那时的我们对知识充满了渴求;对人生充满了期待;对前途充满了希望。
“眼镜”自小就喜欢无线电,所以,物理特别好,有时,老师还叫“眼镜”上讲台给我们讲解有些疑难问题。“眼镜”自小就比较注重动手能力,那时他自己装的收音机已经很好了,我经常借眼镜的收音机听歌曲,在收音机里,学了不少新歌。在我的心目中,“眼镜”这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
高中的时候,歌剧《江姐》、《洪湖赤卫队》、《珊瑚颂》问世了。当我听到这美妙的旋律,就欣喜若狂,马上到新华书店几乎用了一个月生活费把这几本歌本买回来。然后就把里面的主要唱段都学会了。尤其是歌剧《江姐》里的“红梅赞”,是我最喜欢的歌曲。正好学校有个演出,我就邀请我班的李安全和我用女声二重唱演唱了“红梅赞”,在晚会上给了大家一个惊喜,然后,同学们纷纷请我教唱。
因为我们当时是住校生,要一个月左右才回家一次,所以,每到周末,同学们就聚集在我的寝室里,请我为她们演唱这几部歌剧里的主要唱段。我绘声绘色的演唱常常把她们唱得泪流满面。这样的个人“演唱会”,是同学们对我的最大奖赏。
而我的学习比较全面,几乎每个学科的成绩都是班上拔尖的。我那时的最大的理想就是高中毕业后,考上北大或者复旦之类的名校。所以,有这样的理想支撑,我学习就有用不完的劲,所以,在班上一直都是一二名。快乐而充实和紧张而有趣的学习生活至今使我难忘。
2013年4月19日于贵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