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何淑敏2010
何淑敏2010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62
  • 关注人气:3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假”错位

(2011-01-12 09:47:59)

 

    作为一位人大代表,笔者曾就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问题与一些出租车司机座谈过。他们反映,一些交警“打的”往往不付钱,后来发展到其他某些“公安”乘车也不付钱。更使他们头痛的是游戏着便装的人拦下车,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本本在司机眼前一晃:“文史公安便衣!”司机就得白送他一趟。他们也曾怀疑有的人可能是假公安,但仍不敢要求细看证明,也不敢收钱。我奇怪的问这是为什么?他们说:“万一是真的呢?”然后举例出他们因得罪真公安遭到报复的经历。

    据《人与法》杂志报道,被某市技术监督局除名的聘用人员郭思晋、黄忠良,利用其熟悉技术监督部门工作内容和执法程序的条件及手中握有的未被收缴的部分证件,在制作一些假文件、假公章,通过所谓的产品检验、办许可证、评奖等手段,一唬二赫,软硬兼施,竟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骗了三十多个精明的厂长、经理,无一受阻,无一举报。骗吃骗喝之外,还骗得现金88000多元。连骗子都觉得意外,这钱也来得带容易了。如果不是最后一次行骗时,这两个假同行遇到了真同行,诈骗闹剧不知演到何时。这篇报道折射出若干社会现象,令人沉重,发人深思。

    我们常常听到,见到骗子冒执法人员到处抓拿骗吃、敲诈勒索的事例。有关部门也正在加大查处打击力度,使假公安、假交警、假工商不断落网。但“假冒”现象为什么有增无减?这就是我们换换思路,考虑多管齐下的问题了。骗子固然可恶,应该严加打击,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执法队伍的自身建设,也是如何树立自身良好形象,让骗子无空子可装钻的问题。一些假执法人员的骗局之所以能够得逞,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反映了某种“真实性”,及我们某些执法人员不良的现实表现。最近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曝光的那个在山西某国道罚款的真交警的形象也很典型。这里出现一个真与假的错位。一个执法人员以权谋私、敲诈勒索,说明其身份虽真,行为却假,即不像一个本应秉公办事、文明执法的真执法人员。对于执法管理对象的老百姓来说,不断见到某些真执法人员的不轨行为,假执法人员即骗子的类似行为,他就认为是一种“真”。同一句名言“假亦真时真亦假”的道理一样,真亦假时假亦真。这就难怪人们分不清“大盖帽”的真假了。可见,把真假难辨转化为真假分明是我们需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根据假“大盖帽”招摇撞骗的关键所在。

 

                                                      作者系贵阳市原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