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笔记 |
《等一朵花开》大概是我读得最快的一本书了——200页左右,一天读完。
这本书已经买来一段时间了,但迟迟没有读。上个月读《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时,心中便想到了这一本。《四时之诗》精美的配图,皆是出自林帝浣之手。而这本《等一朵花开》则是林帝浣的专著。
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世态录》《吃货志》《小确幸》。
《世态录》收集的是林帝浣先生“偶然间画的一些小画、写的一些零碎杂感文字”。
《吃货志》中,“舌尖上的乡愁”部分,通过看似随意轻巧的文字,能够读到林先生对美食的热爱以及对童年、对感情的珍视;“《诗经》食谱”部分,经由“吃货”的视角来解读诗经,挺别致有趣,也让我有“原来是你”的感怀,那些生僻的表示食蔬的字,其实好多我们天天都在吃呢!比如,“荏菽”即为扁豆,“荼”泛指蒲公英等苦味野菜。“茶香岁月”部分,让我这个既不爱喝茶又不会品茶,更不懂茶道的人,对茶的渊源、分类,地域饮茶习惯等增加了些许了解。
《小确幸》细分为三个主题:“宋词之美”“书法之道”“父亲节的《心经》”。如果我们凭第一印象来判断,这些文章也该如蒙曼老师在《四时之诗》中的文字一般轻盈、灵动、悠远、厚重。但那样我们就大错特错了。林帝浣的文字,随性、散漫,甚至是“无厘头”的。最近读多了严肃认真的教育类专著,偶然读到这样的文字,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其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世态录》。独具一格的漫画,配上短小精悍的文字,每一幅,都是在用漫画加文字的形式在讲述一个“故事”。或是引人捧腹大笑,或是让人眉头紧皱,或是令人怅然若失。总之,每一次翻阅,都会产生不同的感触,深深浅浅,铭记心头。
“心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都是流浪”,不禁让人想到苏东坡先生的词句,“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伤口是光进入你内心的地方。”看到这一段文字,随即想到张爱玲“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以及王维审“让精神与磨难一起扎根”。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与随后的“青春永驻,就是在最终的时候实现最初的梦想”遥相呼应。好的心态与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才是我们永葆年轻的秘密武器。
“没有审视过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是啊,在我们勇往直前的同时,我们还应不时回望、审视走过的路,在反思与探索中不断追问、寻找、得到。
“比寻找温暖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成为一盏灯火。”照亮别人的同时,才能更好地温暖自己。可惜太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就是光”……
总之,《等一朵花开》这本书,我在一天之中读完了。这一点连我自己也感到惊讶。惊讶之余,我的心仿佛更加轻盈和欢愉了。之前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慢而反复”的阅读特点,其实是针对相对艰涩的教育学、心理学专著而言。若是这般轻巧、随心的文字,当然会是不一样的阅读方式。但“开卷有益”总归是没错的。
“等一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心和很多微笑。”不仅“等一朵花开”如此,许多其他事情,也需要很多耐心和很多微笑。
比如,成长以及帮助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