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在现代体育比赛中,人们往往会向优胜者颁发一个奖杯,以示祝贺。据说这发奖杯起源于1000多年前的英国。但您知道吗?其实,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的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体育比赛的纪念杯。
这件器物就是中国最早的体育纪念杯,它的外形虽然酷似今天的体育奖杯,名字却不叫杯,而叫“柞(zuò)伯簋”。它铸造于中国古代西周时期,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关于体育比赛的纪念杯。
http://s3/middle/6aba45a7t901f8cd45042&690
簋,是盛放稻、梁、黍、稷等粮食的器皿,相当于现在的大碗。在商周时期,簋和鼎一样,都是重要的礼器,二者往往搭配使用,代表着某种尊贵的身份。北京有名的美食街簋街,其名称便来源于这种古老的青铜器。
与传统的青铜簋相比,柞伯簋的造型显得极为另类,其特殊之处,便是在圈足下添加了一个喇叭形支座。这个多出来的支座,不仅垫高了器身,更令整个造型增添了一种昂扬之美,使它看起来像一个叉腰起舞的舞者。
柞伯簋不仅外形优雅,器身上还遍布着神秘华丽的纹饰。这些纹饰线条流畅自然,令人感到一种神秘庄严之美。
柞伯簋的主人是谁?因为什么体育比赛而铸造了这个纪念杯呢?原来,柞伯簋内的底部铸有铭文,铭文共8行74个字,先不说内容,单就工整秀丽的字体,便可称得上是一件中国早期的书法珍品了。
这74字铭文,言简意赅,有人物,有时间,有地点,有故事情节,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记叙文,更为我们解开了柞伯簋的身世之谜。
原来,柞伯簋是西周时期,周昭王颁发给射箭冠军柞伯的奖品。簋内的74字铭文,清晰明了地记录了这场极为隆重的射箭比赛。
铭文大意是说:在八月庚申日这天的清晨,周王在首都镐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射礼活动。简单说,射礼,也就是射箭比赛。比赛开始前,周王将参加比赛的人分成“小子”组和“小臣”组,命令南宫负责“小子”组的比赛事宜,另一个人负责“小臣”组的有关事宜。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清楚地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情节,文字简明扼要,以一当十,确实是一篇很好的记叙文。
那么,文中讲到的“小子”组和“小臣”组的成员,都是些什么人呢?据文献记载,周朝王室对贵族子弟实行义务教育,8岁之前在宫里由母亲和保姆照料,8岁或10岁进入小学,15岁进入大学。除王太子外,这些贵族学生在20岁行冠礼前,一律被称为“小子”。至于“小臣”组的成员,专家考证,指的是在朝廷内担任各种职务的官员。
安排好比赛事项,周王又拿出十块“赤金”饼,也就是红铜饼作为奖品,并向所有参加比赛的人宣布道:“小子,小臣,你们要按长幼次序,谦敬恭和地进行比赛,射中靶子最多的人,就可以得到这十块红铜饼作为奖品。”
也许有人奇怪,堂堂周王室举行的大型射箭比赛,为什么只以十块红铜饼,而不是十块金子作为奖品呢?原来,在西周时期,铜属于稀有的贵重金属,被称为“吉金”,人们不仅用它铸造代表身份地位的青铜礼器,还用它打造兵器,抵御强敌保卫国家。所以,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十块红铜饼的珍贵,一点也不亚于今天人们眼里的十块金牌。
74字铭文清晰地记录了西周昭王时期,王室举行的一次射礼活动。射礼的起源非常古老,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发明了弓箭作为狩猎工具,上古崇尚勇武,善射者为首领,因此古代有后羿(yì)射日的传说。至西周时期,射箭不仅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更被正式纳入礼制,成为周礼重要礼仪之一的射礼。
说起来,射礼有些像今天的运动会,但其意义和形式,已经远非今天的运动会可比。有趣的是,古代射礼也倡导“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把宴饮与竞技融为一体,成为欢愉和谐气氛下的有序竞争,从而用和厚与智慧,引导社会走向平和。
对于战国时期的射礼场面,《礼记·射义》作了记载:“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也就是说,古代的射礼,一定会先举行燕礼。
燕礼,就是宴饮。《诗经》中的《小雅·宾之初筵》,对于射礼和宴饮的情景进行了生动的描述。“钟鼓既设,举醻(shòu寿)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大意是说,摆设起钟鼓乐器,大家举杯饮酒,然后张挂起靶子,拉开弓弦开始射箭。 也就是说,在射礼中,宴饮和乐舞是贯穿始终的。战国宴乐纹壶中的宴饮、乐舞、射礼的连续场面,恰恰印证了诗经对射礼的描写。
柞伯簋的主人柞伯参加的大射礼,就是在这种令人愉悦的宴饮之中开始的,继而又在激昂的乐舞声中,进入正式比赛场的。
奇特的是,在古代射礼中,射箭者不可以随意动作,而要配合着鼓点拉弓射箭。如果踩不对鼓点,即便射中了,也不计成绩。可想而知,在西周时期,即使是射箭高手,如果没有一定的乐感,也难以成为射箭冠军。
在鼓乐声中,柞伯找准了鼓点,十次举弓,十发十中,没有一箭脱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而赢得了周王作为奖品的十块红铜饼。除此之外,周王又另赏赐给他一套射礼现场的乐器。
柞伯获此殊荣,颇为骄傲,为纪念此事,特用周王赏赐的十块“赤金“为原料,铸造了这件用来祭祀周公的铜簋。
柞伯簋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它不仅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簋上铸刻的铭文,更是研究古代射礼制度的珍贵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