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已经好久不见 李雪健老师了,但常常挂念他,还有他的夫人于海丹,都是很好的人,一经接触,便永难忘记,这种魅力便是真诚。昨天在影院里,看到《山楂树之恋》预告片里的李雪健,真是亲切,看他娴熟地游刃于角色之间,化表演于无形,真是让人敬佩。
李雪健的人生,历经若干风雨,然而每次他都能坚强挺过。这篇文章是几年前采访他写就的,其中的坚强和乐观,至今鼓舞着我。现在拿出来,让它鼓舞更多身处坎坷的朋友,同时也为雪健老师加油。
又见李雪健,是在正午斑驳的日影中。他披着一身的阳光,郑重地走过来跟我握手。眼前的他,仿佛旧相识,亲切地冲我憨笑,人是有些瘦了,却更显精神,额上多了些时间漫过去的痕迹,但这痕迹却令他平添了些智者的光芒与厚重。
过去的两年,对其他人来说,就像尘埃和露珠,在手下轻轻碎落滑走,而对李雪健而言,那是一大片崇山峻岭,翻过来,恍如隔世,是又一场新生。如今,他从那场大病中挣脱出来,再跟我述说往世的种种,语气里,除了感恩和满足,无他。
病中岁月,雪健书画为伴,以字寄情,以画表心,遂将作品制成台历,将一段人生风雨典藏其中。
我手里拿着两个台历,一本为雪健病中所作,一本为愈后所作。心里沉甸甸地,用手托着请雪健一一讲述此中故事。
2002雪健书画大事记
故事一: “这是幅很简单的儿童画,当时我在医院的病床上,不知道将来会怎样,经常胡思乱想,那天想起儿子小时候,两岁半了还在爬,突然一天就会走路了,上幼儿园学会了这首儿歌:你伸手指头,我伸手指头,拉拉勾拉拉勾拉拉勾,咱们都是好朋友啊,咱们都是好朋友。”说到这儿,雪健动情地唱起这首歌谣,唱得人的眼睛里仿佛有了玻璃的碎光在晃悠。“我老想这个画面,就用这种卡通的形式画了出来,一个是我,一个是儿子,再配上儿歌,就给这幅画取名‘朋友’,虽然是父子,但‘那封信’之后,我把他当朋友了。”
“那封信”的背景资料:
当初,雪健的病,并未告诉儿子,但懂事的儿子似乎已经猜到家中发生了大事,于是给远在西安正在赶拍《中国轨道》的爸爸写了这封信。
爸爸:
听说您病了,我心里很担心,也很着急,但我想最着急的应该是您。但让我们都冷静下来好好想一想,现在还不是着急的时候,因为着急也没有用,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病情。家里,剧组都不能没有您,您一定要挺住,让我们共同走过这艰难的一关。
我高烧不退,您在我的身边守护,现在您病了,我虽不能去照顾您,但我会时时刻刻想念着,祈祷着,祝福着,我有信心,您有吗﹖不要回答“可能”、“也许”,要对我说“有”。有妈妈和我陪着您走这条艰难的路,虽然路会很难走,但别忘了,路的那边是阳光。
时间短,原谅我的字迹不整,有错别字,千言万语一时说不出来,但我想您应该会懂的。
送给您一块护身符,上面的兔子就是我,我会全身心地守护在您身旁。
最后还有一句话要对您说:一封信中怎么会没有错别字?人怎么会不生病﹖健康的身体取决于下一段的努力!
平安!爷爷会守护您的!
儿
儿子的信,雪健刚看了几行就受不了啦,一下子用手捂住了眼睛。何止他,即便是我,在最初看到这封信时,也是泪湿衣衫。太懂事的孩子,让人心疼。
故事二: “这是在病床上,我想到了自己的从前,小时候在农村,奶奶教给我一首儿歌: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奶奶,抱下来……”这些点点滴滴的感受,宝贝一样被雪健一笔笔画出来,珍藏着。
故事三:雪健温柔地看着身边的妻子于海丹,指着画中的两尾鱼:“这是我们俩,以前演过一个戏叫《钢锉将军》,戏中墙上挂着副字‘相濡以沫’,当时没在意。可这次生病,我真得读懂了这四个字的含义:鱼离不开水,没水了,我给你点唾沫,让你活下去。回想我们两个人走过的历程,从化验,到住院,到治疗,前前后后,我是毫不在乎,她呢,是毫不表露,没让我感觉到一点恐慌。虽然夜深人静时,我也会想很多,但看到她,心里就平静了。”
就像雪健所说,有些道理,我们都知道,但只有经历了,才能真正懂得。看着他眼睛里的无畏和满足,我想那背后一定有着强大的“爱的支持”。
故事四:还是在雪健初到医院体检时,在排队等候化验时,有个孩子发现他就是妈妈喜欢的明星李雪健,便跑来说:“我妈妈得了和你一样的病,心情很不好,她喜欢你的戏,你能对她笑笑吗?”望着孩子渴望的眼神,雪健爽快的答应了。可是到了那儿,雪健傻眼了,眼前坐着一排女人,到底哪个才是孩子的妈妈,而此时,妻子不停地捏捏他的手提醒:“笑啊!快笑啊!”于是,雪健来不及多想,将每个女人当成是孩子的母亲,冲着眼前的每个女人微笑。
雪健说自己在病中,得了太多人的关心和帮助,妻子于海丹的表哥――著名导演田壮壮,得知海南适合修养,曾两度于新春佳节抛开家人,带雪健一家到海南疗养。而在雪健情绪最低潮的时候,田壮壮及时地发来了这样一封传真:
雪健:你好!
那日去家中,感觉到你的神气劲不如前些日子,联想到那次你电话中激动的情绪,方知化学疗法对人的折磨是令我无法预料与感知的,同时,我也非常钦佩你的承受力。这些天我开始忙乎起来,本想再去家里与你聊聊,实在是抽不出整时间,只好写信给你。
人的神气劲是不可少的,它是我们常说的元气,如同作艺,人物要的是神劲,我直观你有些想放弃治疗,因为这一仗打的太疲劳了,打的令你厌战,可你非得挺住,为自己,为亲人,为事业都不容你退却,决不可失了神。还是作艺,失了神的人物,最没有看头。想想我们当年,从艺时的那股劲,那种神气,才有今天的地步,这回又是一次需要神气的时候。
从生理上说,身体的循环系统越是健康,战时的消耗才会快速恢复,才能战无不胜,气馁、放弃、少自信,才会有神气不足的现象。我讲的不一定对,你姑且听之,衷心祈盼你早日康复,再合作拍几部好片子。人什么都可以输,就是不能输掉自己的神气劲。不多写了,见面时再聊吧。
壮壮
这份传真,被雪健当做“历史”收藏至今,当时的他近乎绝望,想放弃治疗,恰逢田壮壮打来电话,听到雪健话筒里无助的哭声,田放下电话就要立刻赶来,后因事务未能脱身,只好用传真代言。
类似这些,许多人的真情,在雪健心里沉积着,成就了这幅“人间自有真情在”。
故事五:雪健用手指抚着画中大树的年轮,目光坚定地盯着那棵小幼苗,“我想这就是我,历经风雨磨难,把过去拦腰截去了,却生命不止,依然顽强地长出新芽。”
故事六:李雪健属马,初学画画,不知如何画马,情急之下,做此独创,写出一匹象形之“马”。
2002年总算过去,时间拿走了痛苦,拿不走的,自然根生心中。雪健为这一年做了总结: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求别的,只希望心里坦荡如白纸,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2003自得其乐心情故事
故事一:这是又一匹写出来的“马”,所不同的,与2002年的“马”相比,这匹“马”四蹄腾飞,身强体壮,首尾昂扬,且“马”前冠有“千里”二字。画为心声,显然,雪健已经在家里呆不住了,养好了身体,已经跃跃欲试地想大干一场了。他自己也说:“近期有点憋不住,老想演戏,有瘾。” 说起拍戏,雪健眸子里闪着剑的光芒,毫不掩饰地渴望着。人说,痴到深处,三宝必得;迷到及致,别有天地。我想,历经磨难,李雪健的戏剧人生,又将开始一个新的春天。
故事二:“佛家讲悟空,道家讲养生,儒家讲中庸,俺家讲打鸣,一年又一年,春夏又秋冬。”这是雪健的自省:要自知。你不打鸣,就得被吃了,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演员就得好好演戏,份外之事不可想。
故事三:人势有点旺。雪健住的那幢楼里,养狗的人很多,晚上刚睡着,狗就叫了,人被吵醒了,于是狗主人开始叫嚷:“别叫!”好不容易狗安静下来了,人,却是再难入睡。
每遇有人夸雪健的字画好,他都谦虚地一塌糊涂:“弄着玩儿,小玩意儿!”且每幅字画的落款均以“逞能雪健”自谦。问他为什么练字,也只说为了养生。不过,也有特有成就感的时候,演《水浒》宋江时,有一节提反诗的戏,终于让他的书法有了用武之地,等他一个镜头一气呵成地拍下来,看着墙上像模像样的字,心里得意极了。
我一直不懂雪健为什么能将一个焦书记演得那么好,跟他聊天才明白了。
雪健是个好演员,不假,但他哪里是在演,简直地将自己“变”成焦书记。在农村生活过12年的他,当过工人,当过兵,骨子里热爱那片生养他的土地,他说:“那是演我爹,我爹是公社书记,焦书记是县委书记,我生活在那儿,闲时放羊,那里的自行车、黄河故道、要饭的、盐碱地,都在心里呢,真的,不是演。我只是回到了从前的日子。” 他觉得角色能够反映演员的世界观,正所谓戏如其人,是糅合了演员的精神世界的创作,那过程令他幸福无比。
工作上,雪健老爱跟自己过不去,常常自省。《尚方宝剑》本来挺受老百性喜欢的戏,可他觉得是“堕落”,觉得人物形象没有艺术性,胖得呆头呆脑,是个败笔;《水浒》没有坚持自己配音,是“不敬业”;《至高无上》开机前没有和投资人统一好创作思路,“很遗憾”。这样的检讨在我们的聊天中,时有发生,开始时令人不以为然,到后来,始知那是他骨子里的认真与自责。
自身体康复后,雪健陆续接了几部片子,一是在电影《至高无上》里演一个税务官,二是在电影《云的南方》演刚退休的老工人,再就是在刚完成的电视剧《中国故事》中,演一个偏僻乡村的小学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挑选剧本,最近,又接演了《历史的天空》里的红军司令杨庭辉,与张丰毅演了一把手戏。
说起头几日的“神五”上天,雪健激动不已,“2000年的《中国轨道》,与3集电视电影《木星人》是病前拍的,都是反映航天测控人的工作和生活的作品。‘神五’上天直播时,我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心一直揪着,等到飞船安全落地后,才松了口气。当时拍《中国轨道》,每天接触的,就是发射现场、测探室呀什么的,所以电视直播时,我觉得特别亲切,同时又欣慰,又骄傲,觉得总算为航天人做了点事情。后来我生病,总装备部李继耐部长还亲自到家中探望,给我送来一个航天飞船和火箭的模型。拍摄《中国轨道》时,对我来说,虽然是段不平寻常的艰难时期,但看到那些模型,我觉得很值,那是航天人对我的最高奖赏。”
工作上较劲的雪健,生活上却很随意,不讲究。个性也并不是想像中的固执,他说:“过去惹妻子生气的毛病,比如喝酒,抽烟,这一病,都戒了。平常没事看点电视剧,学习学习,看看书,写写字,画幅画,跑跑步,是再平静不过的日子。”一场变故,或多或少总会改变一些生活态度,雪健说他最大的改变,是学会了调整自己,力求平衡,“人不可能总是心情平静的,不可能不遇到点事,要学会调整。人生很短暂,不是每天都是好日子,但要学会把每天都当成好日子来过。”
雪健印象:
听雪健讲过去种种,让人想到生命的蜕变,生命在蜕变中,彰显出全部的力量和神秘。那些遥远的无能为力和悲哀,已经化成领悟的蝴蝶,在心中翩翩起舞。有一刻,在他的讲述中,我几乎难以自制,眼睛里闪着玻璃的碎光,为生命的脆弱和未知,可他仍是不动生色地讲下去,好像在说着别人的故事。
还有她的妻子于海丹,静静地坐在一旁微笑,那是个坚强聪慧的妻子,她曾用笔记下雪健病中的经历,我看过一篇,文字极好。她跟我说:“我所写的,只是我所经历的十分之一。一切都过去了!我现在只想一家人能平平安安在一起,过日子。”她的眼睛温柔地看着丈夫,脸上是对“岁月静好”的无限希冀。
文/ 陶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