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其祖先出自夫馀。某年,夫馀王得河伯女,把其关在室内。河伯女在屋内为太阳所照,便引身避之,而日影追逐不离,既而有孕。遂生一卵,大如五升。夫馀王把大卵拿去喂狗,狗不食。喂猪,猪亦不食。夫馀便把大卵丢弃路中,牛、马见大卵皆躲避绕行。又弃于荒野,群鸟以羽毛茹之。夫馀王欲将大卵刨开却不能破,遂又归还给河伯女。河伯女将大卵裹上放在温暖处,遂有一男破壳而出。及至男孩儿长大,起名曰朱蒙。
夫馀人以朱蒙非人所生,请求除掉,夫馀王不准,且委派朱蒙养马。后又给他一支箭,令他在田间狩猎。朱蒙虽然只有一支箭,却猎获甚多。夫馀臣子又预谋杀掉朱蒙。朱蒙遂与焉违等二人往东南方向逃走。途中遇一大河挡住去路,夫馀人在后面紧追。朱蒙即向河水曰:“我是太阳的儿子,河伯之外孙,今追兵将至,我如何渡过?”于是,有鱼鳖搭成桥梁使朱蒙得以渡河。朱蒙一过,鱼鳖即散,追兵乃止。朱蒙至普述水,遇见三人。一人着麻衣,一人着衲衣,一人着水藻衣。三人与朱蒙一同来到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遂定居。号曰高句丽,以高为氏。
朱蒙死,其子如栗立。如栗死,其子莫来立,遂归并夫馀。汉武帝灭朝鲜,置玄菟郡,高句丽以县治辖属于玄菟。汉代时,朝廷赐衣帻、服装、鼓吹(技乐),高句丽随从玄菟郡一起拜受。之后,高句丽稍有骄纵,不再事从玄菟郡,独自于东边构筑小城接受朝廷颁赐。此小城即“帻沟溇”。沟溇者,句丽城之名称。
汉殇帝、安帝之间,高莫来裔孙高宫数次抢掠辽东。高宫死,其子高伯固即位。高伯固死,其子伊夷摸即位。伊夷摸死,其子位宫即位。位宫有勇力,善骑射。
晋永嘉之乱时,位宫玄孙乙弗利频繁侵扰辽东。乙弗利死,其子高钊立。高钊后被百济人所杀。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句丽攻辽东、玄菟郡。后燕国主慕容垂派其弟慕容农伐句丽,收复二郡。
北魏太武帝时(424-452),句丽王高钊之曾孙高琏遣使诣安东,奉表贡方物并请赐国名。太武帝嘉其诚恳,封其为高句丽王。北魏献文帝时,太后以献文帝六宫未备,敕令高琏将女儿进献,高琏称女儿已出嫁,请求以其弟之女应旨,朝廷准许。及至献文帝派人赴高句丽接人,高琏称弟女已死。朝廷怀疑高琏拒不奉诏,即责斥。时值献文帝崩,事遂止。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高琏死,寿数百馀岁。孝文帝封高琏之孙高云为高句丽王,并赐衣冠服饰车旗等。北魏孝明帝神龟中(518-520),高云死。封其世子高安为高丽王。高安死,其子高延即位。北魏孝武帝初(532),封高延为高句丽王。高延死,其子高成立。北齐文宣帝封高成为高句丽王。文宣帝天保三年(552),帝至营州,派使臣崔柳至高丽,要求其送还东魏末流入人口。文宣帝敕谕崔柳曰:“若不从者,以便宜从事。”及崔柳至,高成不奉诏。崔柳张目叱之,挥拳将高成打至床下。高成左右侍从皆不敢动。高成乃服,崔柳接回五千户民返回。
高成死,其子高汤立。北齐废帝乾明元年(560),封高汤为高丽王。隋文帝受禅,高汤遣使拜贺,文帝改封高汤为高丽王。自是,高丽每年遣使朝贡。
晋安帝义熙九年(413),高丽王高琏遣使奉表,献白马。南朝宋孝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孝文帝欲侵北魏,诏谕高琏送马,高琏献马八百匹。高琏百馀岁死,其子高云即位(《北史》记高云乃高琏之孙)。南朝齐郁林王隆昌中(494),封高云为高丽王。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