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言杂语42——中国史书中的朝鲜(四)

(2016-03-24 02:08:18)

                   微言杂语42——中国史书中的朝鲜(四)

 

                                             《隋书.高丽传》

 

高丽祖先出自夫馀。夫馀王子朱蒙弃夫馀南走,渡过一条大河后建国,自号高句丽,以高为氏。至其孙高莫来兴兵,兼并夫馀。高氏后裔高汤在北周时派使臣朝贡。隋高祖受禅时,高汤再派使臣朝贺。高祖授予其大将军号,改封其为高丽王。随后每年朝贡不绝。

高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馀里,都城为平壤。平壤城东西阔六里,南临浿水。另有国内城、汉城,与平壤合称为“三京”。高丽与新罗相互侵袭,征战不息。高丽兵器与中国略同。每春秋校验射猎,国王亲临之。乐器有五弦、琴、筚篥、横吹、箫、鼓等。每年初,聚戏于浿水之上,国王乘轿子,列仪仗观看。高丽父子同川而浴,共室而寝。男女相悦即可婚嫁,男家送猪酒而已,无财聘之礼。若收受别人财物,人共耻笑之。死者停灵屋内,三年后择吉日下葬。掩埋后,取死者生前衣服、器物、车马等置于坟墓旁,参加葬礼者争抢而去。

隋文帝开皇初年(581), 文帝杨坚平定南朝陈之后,高丽王高汤闻知大惧。征兵存粮,制定固守之策。开皇十七年(597),杨坚赐高汤玺书称:“王虽称藩附,诚节未尽。数次派兵杀害边民,屡施奸谋,行为不轨,实无宾服归顺之心。朕赐王土地,授王官爵。而王常自猜疑,派人密探消息,这哪是臣子之义。朕自当训导不明,王先前罪过,一已宽恕。今日以后,必须改革。遵藩臣之守节,奉朝廷之正典,自己教化本国,勿忤逆他国。昔帝王作法,仁信为先,有善必赏,有恶必罚。王必虚心纳朕此意,慎勿疑惑,更不要怀有异图。朕若不包容育化,责罚王先前罪过,命一将军领兵,无须花费多大力气。今殷勤晓示,许王自新耳。”

高汤得到文帝诏书甚惶恐,未及上表陈谢即病卒。其子高元即位,隋高祖让他袭爵辽东郡公,并赐衣服一套。高元上表谢恩并请封王。高祖遂册封高元为高丽国王。

次年,高丽王高元率靺鞨之众万馀兵马侵掠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高祖闻之大怒,命汉王杨凉为元帅,统领水陆两路大军征讨高丽,并下诏书褫黜其爵位。高元恐惧,上表称“辽东粪土臣元”云云。高祖于是罢兵,待之如初,高元亦每年朝贡。

隋炀帝时,皇帝召高元入朝。高元惧,未奉诏,缺藩臣之礼。大业七年(611),炀帝亲征讨伐高元之罪。车驾渡过辽水,炀帝于辽东城安营驻跸,派兵分头攻打高丽。高丽出兵迎战失利,遂据城固守。炀帝令各路兵马围攻,并敕令诸将领:“高丽若降者,即宜抚纳,不得纵兵。”平壤城将要陷落时,高丽声言投降。诸将领奉旨不再攻取,先派人禀告炀帝。趁此机会,高丽已加固防御,又出城迎战。如是者再三,炀帝始终未醒悟。于是大军疲惫,粮草将尽,后援不继,诸军多败绩,只好班师回朝。

此次征讨,惟于辽水西收复高丽武历逻城,改置辽东郡及通定镇而还。

大业九年(613),炀帝再次御驾亲征。诸将分路攻城,高丽局势危急。不巧此时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叛乱,炀帝大惊,命令六路大军即刻返回边内。撤军时,兵部侍郎斛斯政投靠高丽,把炀帝退兵原因告诉高元。高元便派出全部精锐追击炀帝,致殿后军队损失严重。第二年,炀帝再次征集各路兵马讨伐高丽。此时内地盗贼蜂起,百姓流亡,军队受阻。至辽水时,高丽亦疲困,派使臣乞降,并将叛臣斛斯政送还赎罪。炀帝接受高丽投降,押运俘虏还朝。回到都城洛阳,炀帝令高丽使臣亲告于祖宗太庙后,拘押使臣。炀帝再次召高元入朝觐见,高元仍不奉诏。炀帝敕令大军严整装备,拟再次征讨。此时天下大乱,遂不能行。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