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健全课堂学习综合评价

(2024-11-21 15:55:51)
分类: 心得

健全课堂学习综合评价

学习评价方式可以是书面测验、口头测验、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而课堂学习评价可以细化为前测学习评价、课中学习评价、课堂作业评价,明晰学生所处的水平,准确把握学生能力发展的总体状况及个体差异,厘清了学生学习路径,及时调整课时目标与教学策略,这样的教学是在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的指引下,形成“做—评—教”三位一体,能更有效地实施教学。

一、前测引发评价任务设计

教师备课时研制“前测学习单”,对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组织、调控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前测学习单”一般采取的是新课例题或新课例题的改编,从前测题情况可看出学生对于尚未学习的知识,是否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学生不同的解决方法之间是否有共性的地方。前测能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针对学生的学习困惑,在课堂实施中使教学更有效。

如,在计算教学中,既要重视法则的教学,也要使学生理解算理,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对于算理的理解,这就需要加强对算理理解水平的评价,构建合理的评价任务,通过评价信息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调整和改进教学。因此,前测学习单为了了解学生对于算理的理解,研制的评价任务除了要写出计算结果之外,还需要用自己的方式表征思考过程,通过“画一画”、“圈一圈”、“写一写”等方式将想法呈现出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来确定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水平。在前测的基础上明确计算课堂中“表征计算过程”、“总结计算方法”、“提炼通法或优化算法”(或者按以下评价量表中提到的四要素:正确运算、运算速度、理解算理、选择方法)这几个要素作为运算能力评价任务设计的参考依据。

 

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课堂学习观察评价量表(表三)

 

健全课堂学习综合评价维度

正确运算

运算速度

理解算理

选择方法

水平

水平一

运算中存在一定错误。

运算速度偏慢

能够运用操作表征,不能完全正确表述算理

至少会一种方法进行运算,运算过程比较繁杂。

水平二

能够理解运算法则与运算程序,正确进行运算。

运算速度适中

能够运用多种表征,正确表达算理。

会用多种方法运算,运算过程简洁。

水平三

在正确运算基础上,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运算法则与运算程序。

运算速度较快

能够运用多层次、多维度表征算理,并对各种算理进行沟通、迁移。

会灵活选择方法运算,运算过程有创新性。

 

二、课堂中评价调整教学

在过程评价中,教师采用多种维度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能使评价有更利于促进教学。依据评价量表,教师根据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时的现实表现水平,恰当地选择研讨交流的切入点调整教学。如在“交流分享”阶段充分利用学生的作品调整教学,在这方面主要有三种策略:一是从低到高逐一分析学生作品,再总结提炼;二是直接分析高水平作品,然后分析低水平作品存在的问题,再补充完善低水平作品;三是同时对比、分析几份不同水平的作品,寻找其共性与不足。采用哪种策略取决于所学内容的特点、学生认知特点以及完成作品的整体水平情况,一般来说,年级越高越多采用第三种策略,学习新的概念、技能时则运用第二种策略的较多。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评价量表观察、诊断出不同水平的学生作品,引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在此基础上发挥教师“教”的作用,进而达成学习目标。

评价的主体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身的自评和同伴互评。数学课堂中,为了让学习可见,教师经常用到“学习单”,可以在课中“学习单”中的每个学习任务项目旁边增设“自我评价”或“同伴互评”勾选的方框,让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估或同伴评价,实现评价从教师的“单一评价”到不同身份、不同角度的“多元评价”。评价等级可划分为几个星,事前让学生清楚每一水平的具体表现,有助于学生或学生之间开展自我评价。课堂上,教师借助学生的“自我评价”或“同伴互评”来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认知发展情况,较快速地了解学生在运算能力中的强项和薄弱项,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节奏,于“该教之处”进行有效指导,做到过程评价与教学过程相互整合组织有效教学。

三、课后作业设计诊断收获

为了有效诊断课堂教学实效,课后作业设计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即分层作业。按作业难度可分为基础性作业、提高性作业、挑战性作业,通过分层作业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也算是教师检测自己教学效果的依据,同时也通过分层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运算技能和加强算理的理解,也让学生向力所能及的更高层次发展。分层作业的设计需充分尊重学生个体自由选择的权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这样兼顾,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获得感。如,在运算能力方面的课后作业评价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运算的正确与否,更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思维过程、学习态度与数学思想方法,如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多层次,多维度表征算理,并能对各种算理进行沟通迁移,是否能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等等。

总之,运用课堂评价量表,有助于教师了解自己教学的优点和问不足,分析、反思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过程。也可以准确地掌握与判断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应发挥评价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业水平与提升空间,以适当的方式,将学生一些积极的变化及时反馈给学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评价结果的呈现,应该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指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