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句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日宜吃面,这是三国时期就形成的习惯。
我妈最喜欢遵照传统,尤其是这几年,一年比一年为甚。她年轻的时候,是个极标新立异的,哪怕大年三十呢,都想打扮着漂漂亮亮的上街上转一转,至于什么大年初一不能扔垃圾,我妈更是不信,看完春晚,大睡一场,醒来即刻收拾家务,非搞得清清爽爽干干净净不可。
没想到,过了六十岁后,她是一天比一天注重传统,什么节日要家人团聚,什么节日吃什么东西,全提前在家人群里提醒,就怕你不吃。但凡你没及时在群里汇报是否准备,她就提出明天早上她一大早送过来的申请,真是被吓到了,但凡她在家人群里问可有准备节日的美食或者特产,我与弟均是第一时间回复,准备好了,勿牵勿扰。然而老妈的关心无缝衔接,哪怕我女儿在国外上学,她都会准时提醒,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清明吃艾饼,立秋吃萝卜,反正非得让你知道中华文化的无处不在,尤其是表现在各种节日的饮食上。这不,周五妈妈就打来电话,叫我立秋时贴点秋膘,要吃点五花肉,转头就叮嘱我爸吃点萝卜,减点秋膘。一增一减,证明我妈认为我偏瘦,我爸偏胖,同样是节日,因为不同的个体,不同的要求,我妈提出了两套解决方案,堪称完美无暇。
刚刚告诉她我会吃五花肉,肉还没买呢,我妈又来电说头伏饺子二伏面,10日是二伏,你记得要吃碗面。真是长多大,只要有妈妈在,你就是个孩子。我一迭声地答应,转头就忘记。我才不要吃面,今年长了不少肉,正努力控制饮食,尤其是淀粉的摄入量,别说吃面,我连最爱的大馒头,大包子都给戒了。
其实二伏吃面,是因为这是麦子刚刚成熟,新辗的面粉最是新鲜有麦香,同时面食可煮熟后过凉水,再拌上各种调料,非常开胃,是暑热天气里最佳的选择。还有些人身体虚寒,吃上一大碗热汤面,立即从头出到脚的大汗,这样的大汗淋漓,最是化解伏天里的湿热,具有排毒功能,所以不管是热面冷面,都是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味。
小时候,我家肯定会做打卤面,两种卤,一种鸡蛋西红柿,一种肉酱,当然不是西式肉酱,而是将五花肉切成丁,大油爆炒出油后,加入葱姜蒜后,再加入调了水的豆瓣酱,直烧得肉酱表面直冒油泡泡,这才洒把香菜装入大碗,手工擀制的面条煮得九分熟后过凉水,再装入加了冰块的凉水里,一个装上大半碗,这个调红黄油亮的鸡蛋西红柿酱,那个挖一大勺浓油赤酱的肉卤子,呼噜呼噜地一大碗用不上两分钟就只剩下光亮的碗底,有不甘心的,再装半碗,女人孩子的胃口不行,只能满足叹息又有些回味地望一望餐桌上还冒着油光的卤子,只觉得人世安好,世界有光。
这几年,我很少吃面条了,即使吃,也是荞麦面,不用怕长肉,更不用担心一吃就停不下来,有时候欲望就是这样,但凡你给它机会,它就不断增长,不肯停息。如果连碰一下的机会都没有,你根本想都不会想,更不会馋与遗憾。
其实,主要是肠胃功能减弱了,但凡吃了面食,就会很久涨气,吃不下东西。小时候以为长大后,独立了,就会一天比一天更幸福。可年近半百才明白,一个人人有强大的肠胃,和随时可以入睡的身体,最为宝贵,但凡能吃能睡,就能减少一半以上的痛苦。
你的肠胃好吗?你的睡眠质量高吗?
我的公众号:酒食衣

阿米新书:散文集《自在欢喜》在当当网、京东、天猫上有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