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九寨沟的的边上,有一片尚未开放的区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无人区,它在九寨沟则查洼沟段景区的长海子附近,是由两个高原湖泊构成,则臧海和源海子。这里的山脉常年被大雪覆盖,沟底却有大片的森林和湿地,景色异常美丽,不过,要到这里一窥美景,可不容易,只有徒步穿越。徒步的线路只有一条,从黄龙乡徒步到三道片,穿越4100多米的则臧海垭口,才能到达源海子,往返的话,需要在海拔3500米的无人区徒步三、四天。

2011年10月19日,我们完成七藏沟穿越之后,在黄龙乡的客栈睡了一个好觉,本来大家约定在上午九点起床,然后继续穿越则臧海。但是,上午八点钟,就被队友庄庄的敲门声吵醒,只听见她在外面大喊大叫,说是下雪啦。对于一个很少见到雪的人来说,雪景确实让人兴奋,不过,对于我们徒步的人来说,这意味着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在雪地里徒步会更加困难。

在前一天晚上,队友无聊给了我两张发热的膏药,贴了一张在腰上,早上起床感觉好了很多。穿上羽绒服,拿着相机到了客栈外面,看见屋顶上有一层薄薄的雪,地下的积雪早已化了。向我们今天要徒步的方向看去,山上披上了一层银装,大雾遮住了山顶,不过似乎看到了一线蓝色的天空,看来不会继续下雪了。天晴,不仅减少了徒步的难度,对于拍照来说也是件喜事,有了阳光,才能拍到最好的雪景。

八点半,我们在客栈吃了一大碗羊肉面,还吃了一个煮鸡蛋,因为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开始了四天的无人区露营生活。前几天的穿越,大背包外套上了几层的蛇皮袋竟然都被灌木丛刮破了,背包湿漉漉的,大家又买了一些蛇皮袋包在外面,打好了包,在十点钟左右才出发。老赵说今天徒步路程很短,应该不到十公里,在三道片牧场露营,所以让我们睡了一个懒觉,晚点出发。

在开始徒步的前一个小时,路途十分平缓,走得很轻松,大家在客栈休息好了,也吃饱喝足,体力恢复得很好,走出黄龙乡就像散步一样,边走边拍雪景。老赵说,要是早点过来,黄龙乡边上还有一片枫树林可以拍照,色彩很好,可惜前一天晚上我们很晚才抵达黄龙乡,没能拍到。走了没一会,看到路边的树上结着一串串的黄色小果子,色彩十分鲜艳,在这冰天雪地里,显得有些不可思议,大家都跑去拍照。老赵说这就是野沙棘果,十分有营养,摘了几颗尝尝,可能还没成熟,酸得受不了了,据说沙棘果是世界上含有维生素最丰富的水果,队友们都吃了一些,笑称给后面几天补充维生素。不过,如果在野外迷路,或者求生存的时候,看到这个,一定要多吃点,至少能维持一定的营养。

雪不大,行走起来也不困难,白雪却让路上景致增色不少,庄庄是广东的队友,平时很少见到下雪,开心得不行了,从早上起来,一直就处在兴奋中,说一直还没见到过下雪,路上和几名女队友拍个不停。我当时问她,下雪好吧?她说当然好啊,我说等徒步完了,我再问问你的感受。其实,没等到最后,她就已经对下雪害怕了,为什么呢?看了后面的徒步就能明白了。

下雪很快就让大家吃了不少苦头,一个小时之后的行程,就开始上坡了,雪后的山路十分泥泞,路上比边上低凹,所以倒处有积水,其他的地方都是泥,一走一滑。在那些大面积积水的地方,戈尔泰斯的登山鞋也无法防水了,所以要在几块石头上跳来跳去,好多队友都摔了几跤。昨夜在客栈洗刷干净,还烘干了的登山鞋,现在已经成了“泥狗子”,估计爹妈都分辨不出原来的样子了。

雨停了,积雪慢慢在融化,树上的雪纷纷飘下,后来就像下雨一样,我们不得不穿上防水的冲锋衣,戴上帽子。走在森林里面,不时掉了大块的积雪,砸在我们脑袋上,中彩的几率比彩票高得多,我也被砸中了一次,一大块积雪从树上掉下来,刚好砸在我的脑袋上,虽然戴着帽子,头都给砸懵了,本来一直在拍照的,现在不得不将相机收了起来,担心给雪块砸坏了。这段路按说应该是十分轻松的,没想到雪后却是如此难行,大家行走得十分辛苦,行进的速度慢了许多。

树上融化的积雪越来越多,路上就像下雨一样,我的那顶黑色的宽檐帽很快都湿透了,戴在头上冰凉。这时,大家刚出发的那股兴奋劲早没了,大片的泥地和积水,要跳跃式的前行,不得不依靠登山杖,也不好拍照片,大家都收起了相机,专心看路,防止滑倒摔跤。又过了几次小溪,大家沿着树干做成的独木桥上,一步一滑的小心走过,经常都是一个牵一个慢慢走过,当时觉得像是“盲人过河”式的。在过一个独木桥的时候,扛着三脚架的老王脚下一滑,差点摔到了溪中,好在他反应敏捷,一下子跳了对岸的一块石头上,虽然还有一只脚湿了,但是没有摔倒。我看到他跳上去的那块石头也有一层雪,如果在这里滑了,边上都是石头,将是非常危险的,当时真是捏了一把汗。

大面积的积雪越来越多,我让大家全部戴上太阳眼镜和雪镜,因为白雪对光线的反射极强,很容易让眼睛的视网膜受伤,会暂时性失明,这就是登雪山中的雪盲症。记得在去年,几名驴友穿越贡嘎,也是遇到下雪,有一名女队员没戴太阳镜,后来患了雪盲症,途中不得不下撤,所以在登雪山中戴上雪镜或者太阳镜并不是扮酷,而是保护眼睛的需要,这点不能忽视。

到处都是水和泥,路上想找个干净的地方休息一下,都很不容易。我们在一处有石头的地方休息了一下,整理一下背包,吃点东西。水壶的一点开水都已经冰凉了,好在天气不热,喝水不是很多,于是每次都将水含在口中,温暖一会再喝下去。休息之后,继续前行,走了一段路,突然,队友阿芝发现自己的太阳镜不见了,估计是休息的时候,取下来,掉在地上,没有被发现,于是又返回去寻找,可惜没能找到,但是,第二天我们要穿越则臧海垭口雪山,将会是十分麻烦。

终于走到了三道片,沿途全是大块岩石,有的十几米高,都没自然切割成十分整齐的平面,估计三道片名称的来历也是因为这些大岩石吧。半道上,遇到了一群放牧牦牛的牧民,他们跟老赵交流了几句,老找回来说,今天不能在三道片牧场露营了,牧民说国庆节露营的人将牧场的围栏砍了烧了,所以不让我们在牧场露营,所以,我们还要往前走,在一个半山坡上露营,这样,当天的行程又要延长,原本计划六个小时的徒步,因为下雪,我们走了八个小时,现在又多走了一段路,看来又得走夜路了。

这张营地一片霞光的照片并不是当晚拍的,当时天色已晚,我们到达营地的时候,漆黑一片,大家都疲惫不堪,大部分队友的鞋子衣服都湿了,天上却飘起了雪花,根本顾不得拍照了,我们赶紧在雪地里搭起了帐篷,然后到篝火旁,边吃饭,边烤鞋子、衣服和帽子。吃完饭,要烧开水,我和阿芝拧着水壶和盆子去打水,我们到处找溪流,顺着水声,在半山上找到一个很细小的水流,用一个小碗接着,然后到在大盆子里面,水质不是很好,看到地下一层毛茸茸的植物,但是冻得要命,打水赶紧往山上走,可是下雪之后,我们的头灯连路都看不见,找不到回去的路,两个人在雪地转来转去的,风声很大,即使喊,大家也听不见,于是就往高处走。记得不得后来是谁过来找我们,在半道上遇到了,终于才回到了营地的篝火边。

由于这个营地没有很大块的平地,所以我们的帐篷都是搭建在斜坡上,而且晚上山坡上风很大,于是就找避风的地方露营,是不是平地,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第二天早上起床,才发现我们的营地不仅不平,到处都是树枝和灌木丛,在我收拾帐篷的时候,才发现我就睡在几堆牛粪上,那天晚上实在太累了,所以一点都没有闻到臭味。

2011年10月20日,我们在早上七点就起床了,因为当天要穿越4100多米的则臧海垭口,然后赶到则臧海坝子的营地,大约有十几公里。七点半,在收拾东西的时候,突然看到营地边上的雪山上,有两处山峰被朝霞照亮,山顶上像是燃起了两团火焰,我一边喊着其他队友拍照,一边跑去帐篷拿出相机,赶紧拍了下来。不到五分钟,金光褪尽,这样的景色就已经没有了。我发现拍风景照片常常是需要运气的,有些时候你专门跑去,老天却不赏脸,连续大雨,什么也拍不到,有时候,美景瞬间即逝,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不可能再有,所以得抓住这样的机会,别自己留下遗憾。

吃完早饭,我们赶紧上路,太阳越来越大,看来又是一个好天气,不过,阿芝没了太阳镜,有些担心上雪山之后怎么办,甚至有了想下撤的念头。这时老王说将自己的太阳镜给她用,才安下心来,老王后来一直没有戴太阳镜徒步,也让我们十分担心,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我们的马帮在半道上赶上来我们,看到马帮的一个小伙子将几根带叶子的小树枝插在帽子的帽檐下方,让树叶子挡住眼前强烈的光线。老赵说如果在雪地没有太阳镜,可以眯着眼看路,减少进光量。

刚开始的一段路,看起来并没有路,沿着牧场的铁丝网的边缘前进,虽然也是一直爬坡,但坡度并不大,但是海拔明显高了许多,走路要吃力得多。没多久要穿过几处小溪,老赵说这里的水不冰冷,是硫磺温泉。我试了一下,水感觉不到温度,不过,经过的时候果然闻到一股很浓的臭鸡蛋味道,这就是天然温泉的气味。我们现在城市附近的温泉根本没有闻不到这样的天然气味,真不知道是不是用烧开的水,如果不是急着赶路,真想用这里的水洗个澡。

到了上午十点多钟,开始上山了,山上有一条小路,刚开始有些泥,但是随着高度的提升,山路就越来越干燥了,想起昨天走过的泥泞小道,觉得这里好走多了。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登山,感觉也很累。我的腰奇迹般地好了,所以走得很轻松,再看看无聊,走得也很快,完全不像穿越七藏沟那般痛苦,他一直担心自己会高反,也许他全程徒步走完七藏沟没有高反,给他减轻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梧桐雨是女队友中体力最好的,一直跟着无聊,想照顾他,我们也一直很担心他会遇到高反,目前看来,似乎没有多大的问题。

老五是我们队友中体能最好的,连冲锋衣都很少穿,总喜欢穿着一件抓绒,一直走在我们的最前面,所以我几乎没拍到他的特写照片。在穿越七藏沟的时候,还曾与我们走失了,后来一个人走到了营地。当然,这位强悍的驴友最后也在则臧海受了伤。他说他感觉不是很热,所以一路下来,一直没有戴帽子,而我们大部分人都戴了两个帽子,一个宽檐的帽子遮阳光,一个抓绒的帽子早晚防寒用。老五总不戴帽子,最后被雪地强烈的阳光灼伤,等到了我们徒步结束的时候,整个脸部就像被烫伤了一样,脱了一层皮,好在有一瓶曼秀雷敦的软膏,涂上去才好了很多。

云端一直是负责最后收尾的,因为他喜欢拍照,有时候拍照耽误了一些时间,他会跟着跑上来跟上队伍,沿途一直拍了不少照片,以至于到了则臧海之后,电池都没了,拿着手机一路拍下来,在我们后面,抓怕不少我徒步的照片。后来,鸽子将自己的佳能5D给了云端用,才让他不至于失望而归。

中午十一点多钟,我们才走到则臧海垭口下方的一个半山腰,这里避风,我们在这里休息片刻。将背包放在岩石上,吃了点巧克力补充体能,就拿着相机四处拍照。中午时分,阳光明媚,晒得身上暖洋洋的,真有点不想走了。老王架起了三角架,给大家拍了一张在雪山脚下的全体的合影,可惜队友鸽子不在,因为我们建议继续让她骑马上垭口,所以合影中少了她。

庄庄是我们队友中年纪最小的一个,说起来也算是我旅行中带的徒弟,跟着我走过了很多地方,还一起从拉卜楞寺到诺尔盖,穿越过年保玉则,一路上都是跟着我走,所以经常将她的背影作为的拍摄对象。当天在穿越则臧海的时候,虽然也有走不动的时候,但是看起来感觉好多了很多,没有像穿越七藏沟那么辛苦,一路上拿着LX3拍个不停。

越往上走,积雪越多,这里除了我们,路上空无一人,在七藏沟穿越的时候,还遇到了两队徒步的队伍,在这里没有遇到一个人,不过从雪地上的几排小小脚印来看,一定是野生动物在我们之前走过的,看来在则臧海的无人区,还有很多的“原住民”生活在雪域高原。回来之后,一直有人问我,看到过野生动物没有,露营的时候害怕野兽吗?不过徒步这么多天,还真没拍到过野生动物,估计它们见了我们更为害怕吧,但是有一点是非常肯定,在野外露营的时候,一般相对于有人的大都市,无人区更加安全,这里随手将东西扔在帐篷外面,也不用担心被盗,更不用担心被打劫。

向导老赵背着一个大大的保温水壶,虽然很重,却十分管用,装的水多,我们随身带的水壶没水了,他就能到一点给大家喝,关键是保温不错,一路上都能喝得到热水。当大家走得很累的时候,老赵总是说则臧海、源海子很漂亮,绝对让你感觉比七藏沟的景色好多了,每当说起则臧海的景色,让大家多了一份精神。

到了下午两点多钟,我们还没登上则臧海垭口,不过已经能够看到远方的目标。山上左边两块大岩石下面就是则臧海的海子,右手边那排向左倾斜的岩石,是则臧海垭口的最高峰,中间那条蜿蜒的山道,将带我们穿过垭口。则臧海在向我们召唤,最原始、最美丽的景色在等待着我们……。
穿越则臧海(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