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的边陲要塞
2009年1月26日,大年初二的早上,南斋公房依然大雾迷茫,既看不到什么景色,也看不清下山的路,不过引人注目的是不远处的一个钢筋水泥碉堡。碉堡就在高黎贡山狭窄的下山道的上方,扼守着交通要道,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其实,高黎贡既是一个千年古道的所在,也是我国西南边陲重要的战略屏障,是一个战争要塞。远在明朝不同时期,古代的百万大军曾经在高黎贡地区经过几次大决战;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第十一、二十集团军佯攻高黎贡,收复腾冲等地,一举攻入缅甸,赢得了抗战的胜利。据说中国远征军当年就在南斋公房经过10天的激战,歼灭了200多名侵华日军,有300多名抗日将士牺牲在这里。在高黎贡山上,古代的峰火台、坑道、碉堡等古今战争遗迹随处可见,山上许许多多的古战场和滇西抗日战场的遗址。见证了历史上的烽火狼烟。

上午八点多钟,我们从南斋公房出发,开始下山。下山的道路很陡,两边是巨大的石头,中间是不到两米宽的道,这段路叫做“斜冲”,不仅是一个垭口,而且十分陡峭,因此以得名。斜冲是在山间挖凿的一条古道,用石块砌成,经过人马的长年践踏,变得十分光滑,雨后的石板路滑溜异常,走在上面一不小心就会滑倒,马匹走上去更是危险。斜冲是高黎贡气温最低的地点,由于是高黎贡山北面的垭口,长年大风。向导说要是遇到下雪,或者低温的天气下,雨后结冰,这条道上,人和马匹根本无法行走,唯一的结果只能是原路返回。好在我们下山的时候,雨也停了,并且气温也不低,石板路没有结冰,所以行走还算是十分顺利。很多石板上可以看见方形的凿印,那是为了防滑,人工凿出来的,让光滑的石板变得粗糙些,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摔了几次,听见前面的驴友说小心别滑到,我还自己没问题,就一下子滑倒了,好在还有登山杖支撑着,一屁股摔在了石板上,背上的背包先着地,所以没有受伤。

这条像军事战壕一样的狭长古道,不知道有多少远,一直到林家铺子,沿途都有战壕、碉堡等军事设施。长年的落叶和杂草已经覆盖了大部分,特别是战壕,不特别留意的话,几乎看不到。再加上年代久远,即使看到了战壕,还以为只是山上的一条沟而已。我们徒步的时候,顺着路上的标牌,才看到二、三条战壕、几个碉堡。在斜冲的半山腰的一个转弯处,有一个“避风岩”,巨大的岩石遮挡了强大的北风,往下走,风慢慢小了。走完了这条险要的下山道,过了“高脚岩”,古道变得平坦起来,天气明显比山上好很多,雨停风息,难怪都说高黎贡是“一山分季,十里不同天”。古道变成了泥路,密密的落叶覆盖在泥路上,也没有那么滑。高黎贡山上植物种类多不胜数,有干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暖性针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林、寒温性针叶林、寒温性竹林、寒温性灌丛、草甸等十个植被类型。古道上落英缤纷,黄的、红的、黑的树叶应有尽有,不同色彩的树叶层层覆盖,虽说是春节,这里感觉却是深秋的景象,想不到在一个血与火的战场,竟然有如此的美丽。

我们当天的行程计划是从南斋公房出发,经过岗房,徒步十公里到林家铺子,然后坐车经过大坝、江苴、腾冲,最终到达和顺古镇住宿。下午点3多钟,我们经过了一片古树林,看见各种不知名的鸟类栖息在树林里,大家忙着拍了一通,慢慢地人也多了起来,很多当地的年轻人到此游玩。到了林家铺子,我们终于走下了高黎贡山。林家铺子就是山脚下的一个古驿站,小院子里面有几间瓦房,现在是保护站的护林员驻扎在那里。林家铺子到江苴大约十公里,已经有一条大道,汽车可以通行,本来我们准备从这里坐车到和顺古镇的,但是侯客的只有摩托车,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大一小两个背包,坐车十分不便,而且他们的车费非常贵。我们在这里吃了点当地村民卖的云南耳丝,然后背起大小背包,负重徒步走下去。虽然只是春节,田里油菜花全部盛开,一片金黄色的海洋,远方的高黎贡山在油菜花海的衬托下,显得更为壮观。徒步走了两个多小时,大约十公里,我们走到了江苴古镇,刚好遇到一辆中巴,载上我们直奔腾冲的和顺古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