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斋公房过大年
一路上海拔只有三千多米,而且树木茂盛,含氧量高,所以我们完全没有一点高原反应。虽说我们遇到下雨,雨雾中看不清远方的景色,好在没有遇到下雪,也没有夏天那么多的山蚂蝗,对于徒步来说,过年这个时节,还算是一个好的气候。据说高黎贡山奇特的地貌形成“山脚春意浓,山顶冰雪寒,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翻越高黎贡,就可以感受到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类型。往年过年的时候山上都会下雪,我们这次没遇到大雪,已经是少有的了。

出了“死亡谷”,我们经过了“换米处”、“情人树”和“懒板凳”几个地方,向导说这些地名都是与当年古道的商贸相关得来的。天已经快黑,我们还在一路向上行走,前方的明轩打来电话,他们已经到了南斋公房,但是离他们有多远谁也无法说清。我们中年龄最大是麦可,他一边吸着药,一边坚持徒步,所以也大家不敢走得太快,于是我们走走拍拍,估计还需要一个小时才能到达。突然间,我听到山那边传来马帮的铃声,这里除了“风中的天堂鸟”那队驴友,只有我们了,“风中的天堂鸟”他们因为要一天穿越过去,应该早就开始下山了,所以估计我们离南斋公房不远了。

没走几分钟,我们闻到炊烟,听到了说话声,不由得高兴起来,加快了步伐,走近一看,一处石头垒砌的房子就在眼前,这就是我们的露营地——南斋公房,也是高黎贡古道的最高处。据说除了斋公房之外,高黎贡上面有很多名刹古寺,天台寺、宝华寺、丹阳寺、古城寺、诸佛寺、观音寺等,不过我们走的这个线路上,必定要经过南斋公房。南斋公房位于高黎贡山顶的垭口之上,最早是几间小瓦房,据说当年古道上来了一位善人,在这个地方义务为过往行人和马帮提供食宿,积德行善,人们叫这里为“斋堂”、“行善堂”,后来为了纪念这位善人,称之为“斋公房”。

斋公房有南北之分,北斋公房在古道的另外一边,是西南丝绸之路另外一条线路的必经之地,据说已经残破不堪。而南斋公房在古道废弃之后,也已经坍塌,后来经过了修缮,在一个院落里面由三间房子组成,正中房间的门头挂着一个牌匾,写着“南斋公房”,房子中央的石案上供着一个石像,由于年代已久,石像已经残缺,看不出是佛像还是斋公像,左右两边还各有一个厢房,院子外面还有一间棚子,马帮和向导他们已经在那里升火做饭了。

以前我们在高原徒步,为了减轻负重,所带物品尽量精简,除了必备食物之外,“腐败”物质一般都不带。不过,这次徒步的线路难度不大,恰好又是过年,所以带的东西比较奢侈,吃的喝的应有尽有。麦可带了现磨咖啡,森林带了功夫茶和香肠、水果,明轩带了各式罐头,我在山下买了一瓶云南的干红带上了山。大家坐在火堆边上,烤着打湿的衣服,喝着热乎乎的咖啡和茶,疲惫一扫而光。天,已经黑了,等我们在房间里面搭建好帐篷,饭菜也做好了。一锅米饭,一大锅汤,汤里有青菜、糯米肠,还有烤的香肠,就着饭菜,一瓶干红瓶,一人一口。外面大雾弥漫整个山野,我们这里火光盈盈,南斋公房的院墙上,一只小松鼠正看着我们,估计它是被我们的饭菜香味引过来的,看来,小家伙要和我们一起度过大年初一的夜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