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越高黎贡(6)——腾冲到缅甸

(2010-09-26 15:46:43)
标签:

高黎贡

穿越

腾冲

徒步

攻略云南

旅游

瑞丽

缅甸

南坎

木姐

老湖

分类: 徒步穿越露营线路攻略

穿越高黎贡(6)——腾冲到缅甸

                                    西南丝绸之路的终点站缅甸
  2009年1月26日晚上,我们到达了腾冲的和顺。和顺古名阳温暾,位于腾冲县城以西3公里处,和顺乡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故得名“河顺”,是一个很有历史底蕴的古镇,有“西南小苏杭”之称。

 

穿越高黎贡(6)——腾冲到缅甸

    附近有著名的热海火山公园和热海火山温泉、北海湿地,国殇墓园以及和顺图书馆等景点,但是我们没有一一参观,在和顺休整的两天时间里,吃当地的小吃、泡温泉、清洗衣物,到古镇里拍民居,晚上和四面八方来的驴友吃饭、聊天,彻底“腐败”了一次。

 

穿越高黎贡(6)——腾冲到缅甸

    1月29日早上,我和麦可告别了我们的徒步队伍,坐车去边陲小城——瑞丽,追赶“风中的天堂鸟”的队伍,想和他们一起进入西南丝绸之路的终点站——缅甸,去看个究竟。

 

穿越高黎贡(6)——腾冲到缅甸

    1月29日晚上,我们到达了瑞丽,联系上了“风中的天堂鸟”,并且办好了缅甸出境游的临时护照,1月30日早上,我们从瑞丽的木姐口岸进入了缅甸,前往南坎地区。进入缅甸南坎之后,发现除了文字和中文不同之外,感觉跟中国的小城镇没有什么区别,依旧可以使用中国移动的电话,可以使用人民币,到处都是中国的小商品和小食品。由于缅甸盛产小麦、玉米、棉花、甘蔗和黄麻,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靠近中国附近的地区,很多东西都是中国输入的。

 

穿越高黎贡(6)——腾冲到缅甸

    在南坎地区,我到了路边的几家小商店,想去买点缅甸的特产,没想到大部分的商品都是中国产的,什么方便面、饼干、饮料、衣服,连商标都是中文的,就像到了一家中国的小商店一样,最后买了几罐缅甸产的果汁。而缅甸特产玉石和宝石很多输出到中国,瑞丽的街道上,满街都是在卖缅甸玉。在缅甸的木姐,我们去参观了一个集贸市场,发现里面的鞋子、电池、洗发水、牙膏等日常生活用品很多都是中国产的。据一项官方统计,中国已成为缅甸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边贸在双边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超过60%,看来从古代的西南丝绸之路开始的边境贸易传统一直持续到今天,而且比那个时代强大的多了。

 

穿越高黎贡(6)——腾冲到缅甸

    佛教是缅甸的国教,是一个拥有特殊地位,并为多数人民所信仰的宗教,所以,我们在缅甸参观的主要景点几乎都是寺庙,几乎每个村都有寺庙,真是佛塔如林。有的寺庙有着古老的历史,有的是新修建的,不过不管新旧,所有的寺庙都是当地最宏伟和最美的建筑物,到处金碧辉煌。高大庄严的佛像让人肃然起敬。寺庙多是白色的墙壁,金色的塔,加上佛像身上镶嵌的宝石,到处熠熠生辉。我们所到的南坎周边都是农田,空气十分通透,深蓝色的天空作为背景衬托着辉煌的寺庙,十分壮观。

 

穿越高黎贡(6)——腾冲到缅甸

我们这次从昆明出发,直至缅甸,探访西南丝绸之路的“永昌道”,整个行程九天,比起以前的徒步,并不辛苦,但是,由于天气原因,却留下了很多的遗憾。很多的动植物没有看到,没有拍到怒江大峡谷,没有去美丽的丙中洛,高黎贡山的壮观景色也只是略见一斑,我想留待下次,再来继续圆梦。记得有一本书名字叫做《在高黎贡在》,当时怎么也看不懂这个书名,为什么后面多了一个“在”字,后来才知道“在”是当地方言,是“逗留”、“居住”的意思。这次徒步回来,唯一的感受也可以用这个几个字来形容,下次在高黎贡在!

 

穿越高黎贡(6)——腾冲到缅甸

高黎贡户外探险提示:

1、徒步高黎贡最佳季节是当年的10月至第二年的5月份,7—9月份蚂蝗最多,注意防蚂蝗,最好穿长袖长裤,带点盐,遇到蚂蝗在身上吸血不下来,撒点盐在蚂蝗上面,它就会脱落。

2、高黎贡气候多变,经常会下雨或下雪,一定要带上冲锋衣或者雨衣;徒步穿越之前一定要注意天气预报,如果是大雪或者低温下雨,斜冲古道的石板路可能会结冰,无法穿越,必须原路返回。

3、山上有小溪,但是饮用水源不多,一定要带足饮用水;

4、上山之前,要到保护站登记缴纳保护费,每人约80元,下山到林家铺子保护站会受到检查,没缴费会被罚款。

5、林家铺子到江苴一般没有汽车,如果坐车需要提前预定。

6、请勿采摘杜鹃等珍稀植物和花朵,一旦检查到,会被罚款。

穿越高黎贡(6)——腾冲到缅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