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卡巨画

标签:
文化 |
分类: 怀念激情拉美 |
如果乘坐飞机,途经秘鲁纳斯卡镇的上空时,透过机窗,俯瞰脚下的大地,你会惊讶地发现,纵横捭阖的阡陌之上,呈现着各种线条构成的图案。或许,此时的你脸上的表情不再是疑惑,而是掩盖不住的惊喜之情——难道我真的亲眼看见了秘鲁纳斯卡巨画?!
没错,这就是纳斯卡巨画,古印加人留给我们的巨大的文化遗产。在纳斯卡周围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现着数百幅精细的巨大素描。其中共有35个动物图形,也有一部分花卉和鸟类的图案。纳斯卡线是怎样被发现的?它有怎样的神秘之处,令人们把它称为“不解的世界之谜”?
纳斯卡线,是秘鲁考古学家泰罗发现的。1926年,他率领一个研究小组来到秘鲁南部的纳斯卡镇附近的高原上进行考察。这个地区曾经是南美印加人的故乡。一天下午,他们登上了一座山头,俯首回望时,看到了荒原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模糊线条。考古学家的职业素养促使他们从山头返回荒原。原来,这些线条是刻在石头构成的地面上的。泰罗一行人认为,这是古印加人的道路。
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考古学家们顺着线条的延长线,抚去上面的杂草和松土,他们发现这些线条并不是随意刻画上去的,而是一幅幅图案的一部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考古学家借助飞机从空中观察线条所处的荒原,他们发现,荒原上除了线条之外,还有许多巨大的长方形和几何图形,还有许多种动物的线条画,如猴子、蜂鸟、蜘蛛、鲸,以及手掌和螺旋形图案。这些图案之多,线条之错综复杂,否定了这些线条是古印加人道路的看法。于是,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印加人在幅员广阔的荒原作画,其用意何在?古印加人没有像飞机这样的空中飞行物,而人站在地面,视野有限,他们怎样画出了如此巨大、连在几千米之外的空中也能观察得到的图形?更加令人费解的是,在这些图案中,许多是当地并不存在的动物,比如蜘蛛、猴子和鹦鹉。古印加人到底是出于怎样的目的而创作这些不规则的巨型图画呢?
神秘的线条引起了考古学家和学者的浓厚兴趣。如今,学术界较为主流的观点有两种:一种是天文定线说;另一种是朝圣之路说。
关于天文定线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这些线条指向主要是星座或太阳,图案代表了星座,整个图形可能是个巨型日历,是古印加人用来观察天象的。为了说明这一观点,美国天文学家霍金斯提供了具体的证据。1968年,他借助计算机进行测算,结果有个名为“大长方形”的图形从公元610年开始每隔30年对准昴星团,这日期与现场发现的一根木柱的年代不谋而合。霍金斯等人指出,这一现象明确证实了纳斯卡线是天文定线。尽管如此,这一说法依旧无法除去人们心中的疑惑:纳斯卡线中的某一条线或图案的吻合是否只是一个巧合?
关于另一种说法,朝圣之路说。这种说法认为,纳斯卡线是古印加人的朝圣线路图。这一说法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电影制片人莫里森。1977年,他在一本西班牙编年史里找到了线索。书中记录了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的印第安人如何从太阳神殿出发,踏上伸向四面八方的各条直线,到沿途安设的神龛去参拜。莫里森从此受到启发,亲自前往库斯科勘查这些神圣的路径。1977年6月,他在玻利维亚(也曾处于古印加人的影响范围内)发现了同纳斯卡荒原上的线条一样笔直、一样不顾任何地势阻挡向前伸展的线条。而且这些线条将石头堆筑成的神龛连接起来,许多神龛还建在山顶。莫里森还发现,好几条连接神龛的线条恰好会合于一座庙宇。这种现象让莫里森坚定地认为,古印加人就是沿着这些路线前往庙宇,途中不时停下来向路边的神龛进行参拜。
纳斯卡平原贫瘠而又荒凉,这里每年最多只下半小时雨,有人估计,这里也许万年没有正式下过大雨,而使那些神秘的图形能历时1500年而依然完整无损。美国航天总署也为这里的恶劣生态环境而震惊,感到它与火星上的环境有些类似,曾专程派人研究这个地区,想用它来进行火星生命能否生存的实验。
与干涸荒凉的地理环境相应的是,这里的土著居民社会发展程度十分低下,有些领域至今还停留在石器时代。这与巨画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设计、测量和计算能力,以及对几何图形的认识程度,无论如何都令人难以联系在一起。无法想象,这些至今对巨画仍毫不理解的土民,竟早在1500年前就创造了这些向天空展示的作品,他们是在炫耀自己的才干,还是呼唤某种生灵的再次光临?
没有任何解释可以给这些巨画作一个圆满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