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八期卷首语:偶然性与必然性

(2012-06-20 15:58:44)
标签:

旁观者

设计

艺术

杂谈

卷首语

分类: 《旁观者》第八期

文/小景

 

听过很多“大师”的故事,“大师”都有其偶然性与必然性。

 

际遇很重要,没有肆意折腾的机会,就不会有“大师”的存在。这个时代并不缺折腾的机会,万能的神总是会卷恋必然成功的设计师,很不经意的,这个社会就多了一个万人羡慕忌妒恨的“大师”。 

 

每个“大师”都必须是一个很有经历的人,除却运气好之外,他们的阅历里也不乏种种的惶惶与懊悔,不乏种种的失望与期待,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需要有不太正常的一面,这一不正常的一面背后是独到的看家技能,在艺术天赋上,或者后天学术研究上,或者经营理念上,或者各种的综合因素上,但这些当中少不了的是苦苦的坚持。

 

有时候放弃需要莫大的勇气,坚持下去更是需要勇气,只是这个勇气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带着稍些的无奈。坚持自己的信念是必然的,然后才有可能去并把握好那一个或者一个又一个不经意的偶然。

 

这个行业的设计师成就一番事业,本身就是很不容易,他们服务的对象是人数上很少的“甲方”个体,不是直接面向公众。换个粗俗的说法,想折腾,需要有人来买单。学富五车也好,才高八斗也好,都未必能够辉煌,有人赏识才是发展之道。

 

我们面对的这个行业相对还是小众群体,好坏全凭主观,美丑各有见解,一切皆是见仁见智。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是最近很热的话题,为什么是王澍?或许正是偶然性与必然性同时存在的结果吧。相信很多人看不懂他的作品,设计师的孤傲不觉得需要所有人懂,艺术也从来不是面向所有人的。恭喜王澍,在很多所谓业界人士都未尝搞清普利兹克建筑奖是什么背景,在很多同行连如何去报名参赛都不知道的时候, 王澍就率先成为大师了。这里的掌声是积极而正面的,但不敢太喧哗。这段时间媒体狂轰乱炸的报导已经够骚闹了,有理由担心,这一波的媒体轰炸就像一剂生猛的西药,王澍先生要撑住,让下一个作品出来说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