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罗道长:以恭敬心治无理心

(2013-10-12 16:31:43)
标签:

文化

甘罗道长,正一道法师,祖籍湖南湘阴越江江畔右山湾村,现任长沙市东岳宫主持,湘阴华光道观主持,湘阴善水堂主持,湘阴道教慈善爱心协会会长。

 甘罗道长:以恭敬心治无理心

甘罗道长:以恭敬心治无理心

撰文 聂薇 摄影 暨邦杰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鲁迅曾说过,“中国的文化根柢全在道教”。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的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他们信奉神明,尊道贵德,将人与神都摆在极为恭敬的位置。

作为长沙市东岳宫主持,正一道的法师甘罗道长潜心研究道教几十年,对道家的“恭”与“敬”悟道颇深,在接受《芒果画报》采访时,他也向我们阐述了道家弟子心中的“恭”。

 

恭敬,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愉悦

我们道教人士,或者说学法之人,首先就要有恭敬心。学一门国法,目的是为了继承一种传统文化,只有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恭敬之心,才能真正悟透,参透。

道教的“太上诚语”中,第一句话叫“不诚不敬者不治”,也就是说,没有恭敬心的人,我们是拒绝医治的。

过去,中国有个传统礼节——拱手礼,又叫作揖,这是在相见或感谢时常用的一种礼节。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因为古人以左为敬,所以拱手时,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

中国人是讲究以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来表现出“恭敬”的,而不像西方人那样喜欢肉体亲近。这种距离不仅散发着典雅气息,而且也比较干净卫生。拱手礼本该是最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可如今,这种传统却慢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随便握个手,甚至点个头。

但我们道家人始终在坚持这种传统礼节,不是一种形式主义,而是觉得每天都生活在这样互相恭敬的状态当中,我们会发自内心地愉悦,我们就没有憎恨和嫉妒之心,没有不满的情绪。心情愉悦,身体才会好,工作自然会很愉快。

也许有人说,恭就是人性本善的最初表现,不需要形式来履行,但是随着文化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这些都是需要礼节来赋予的,你不做这些礼节,对方也就无法感受到,毕竟,别人不可能用信念来感受,形式和内心相结合才是道。

还有,过去我们给祖先、神灵上香要行三跪九拜的大礼,现在这种形式被简化了,但仍然是发自内心地体现出恭敬之心。再说济公,他吃狗肉,到寺庙也不磕头,因为他已经到达了一种境界,就不需要这些条条框框了,这是一种对道德的信任。不过,也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抛弃这些,普通人还是需要教育和引导。

有恭敬心,才会更守底线

《吕祖心经》曾有言:“以恭敬心治无理心。”当下社会出现很多无理甚至到极端的事情,正是因为恭敬心的丧失。道教敬天地神明,儒家教我们修敬,都是要我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常存恭敬心。没有道德底线的敬畏心,甚至没有了对生命起码的敬意,就会生出无理的现象和问题。

2006年,我去深圳,在一个徒弟居士家看到他买的一些带拼音的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当时正逢我们国家提倡回归传统道德文化,第一次在朋友家看到这些关于传统教育,关于如何友爱、孝道、节俭、恭敬,关于怎么去做人的书,我真的非常激动,当时就痛哭了一场。我觉得,我都三十几岁了,到今天才看到这么好的东西,如何以前的课本里都没有呢?传统文化的缺失让我们走了很多弯路,实在太可惜了!

每一个不同的地区、人种、生活习惯及文化背景都会形成不同的习惯,作为中国人,也还是应该遵循老祖宗留下的传统。道教最主要的是学习《道德经》,虽然这里面只有五千多个文字,但其中的奥妙真是无穷之多,大可以治国,小可以治家。在世界上来讲,《道德经》也是非常著名的,可以称为哲学书的鼻祖。

我们道家弟子,之所以觉得生活很幸福,是因为我们有信仰。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有信仰的人会有道德底线,在关键时刻能够控制自己。

人与人打交道要持恭敬之心,对神明也要有恭敬之心。恭敬不是去神明面前谢幕,不是故意去做一种形式,而是内心的真实表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