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礼攸:绘画之“道”无需问

(2012-02-07 10:28:14)
标签:

文化

自然已经足够美,根本不需要再去表现,艺术家要做的就是用心灵去靠近它,去跟它交流。艺术家和大自然之间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在大自然之中亲身感受到的那种天人合一的感觉便是“道”。“道”是不用问的,它就在你的一言一行中,就在你的画笔之下。

 黄礼攸:绘画之“道”无需问

黄礼攸:绘画之“道”无需问

文 王颖娇

 

鸭舌帽,风衣,围巾,黄礼攸风度翩翩,没有艺术家的孤傲冷清、特立独行,像极了一个温文儒雅的文人。黄礼攸说他年轻的时候也曾留过辫子,穿过奇装异服,但是,越是安静地画画、思考、生活,越是觉得自然才是本真,任何事情都没有必要刻意去表现。他说这话的时候不到四十,仍然年轻。

 

从骨子里崇尚传统的油画家

黄礼攸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熏陶。小时候喜欢画画,身为军人的爸爸就常常拿《解放军画报》给他看,上面刊登的全是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这些大师的作品。那个时候画册少,黄礼攸全凭临摹这些大师的作品踏入了艺术的殿堂。

黄礼攸说他会比较强调主观意识在作品中的呈现。他的画以油画为主,里面却包含了非常多的中国传统绘画写意手法,看得出来他是骨子里十分崇尚中国传统艺术的画家。

看黄礼攸的风景写生作品,能隐隐约约感受到一些吴冠中的气息。充满现代感的油画中保留着抒情写意,或白墙黛瓦,或小桥流水,油画所具有的抽象与国画所具有的意境恰到好处地完美结合,绘出江南的温柔静谧,抑或北方的苍茫干涩。

黄礼攸说,他喜欢吴冠中,却从未刻意去学他,吴冠中的作品对他而言是一种滋养。也许,黄礼攸感受到的自然气息和吴冠中感受到的自然气息处在一个节奏上,他们才会不谋而合。但很明显的是,黄礼攸在作品中透露出来的对绘画对象的在意,或者绘画对象对他的影响要更甚于吴冠中。即使他们都是像诗人一样感性的画家,但西方的具象风格对黄礼攸的影响痕迹更加深刻。

黄礼攸说他喜欢油画的材质,很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地作画,但是源于西方植根于油画的写实方式却太过局限。与极具理性精神甚至可以用数学推演的西方绘画相比,黄礼攸对强调感觉的中国传统艺术更加着迷。所以,他想在东方意象和西方抽象之间走出一条独特的路,既不同于吴冠中,也不同于他喜欢的另一位画家赵无极——他把东方的意象推到了西方的抽象上面。

 

内心的自然就是“道”

黄礼攸崇尚自然,他说“自然”的概念只有中国才有,而西方只有“环境”的概念。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一直强调师法自然。黄礼攸把“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当成一句真理。当他和他的老师在大雾天徒步登上张家界天子山的时候,他就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深折服了。他当时就喟叹,自然已经如此之美,根本不需要再去表现,艺术家在大自然之中亲身感受到的那种天人合一的感觉便是“道”。黄礼攸说,他画了那么多年的画,这才刚刚入“道”,也终于入“道”。在他眼里,艺术的道与心灵的道是相通的。

“我以前看到抽象绘画也觉得好看,也曾经搞过一段时间的抽象艺术,还沾沾自喜。但是现在看来,要与自然比较的话,都太渺小了。艺术就是要创造一个和自然平行的东西,是最质朴的。人往往很难达到质朴,尤其是受过专业艺术教育的,提笔就是构图、色调。其实这种东西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

黄礼攸说,艺术家表现的自然不应该是对象的自然,而应该是心中的自然,要抓住讲不清楚却可以感觉得到的艺术灵感。“所以我画风景的时候有时候会用一种‘退回来’的态度去看对象。这种东西特别有意思,很吸引我。”

黄礼攸最新的画展叫“问道”。美术批评家邓平祥说,看黄礼攸的作品,总觉得他在寻找些什么似的,于是取其名。“展览前,我的确也在找寻一些东西,但是展览完以后我就发现,其实这个‘道’是不用问的,‘道’就在你的一言一行中,就在你的画笔之下。”

 

Q&A

艺术是对心灵的启发叩问

 

芒果画报:您的《造房图》系列作品非常特别,当时为什么会做那样一个创作?

黄礼攸:1998年我在中央美院读书的时候,老师要我们画创作,但是要求不能画大画,只能画小画。我画了一些草图都被老师否定了,老师就给了我一个线索:表达内心里面最真实的自己。那个时候我经常看宋代的画册,有一次看到一幅画,画的是大山下面一座小院子,我当时就特别喜欢,甚至希望以后就能建这么一个院子在里面生活。所以我就把那个院子的格局画成了草图。然后这个草图我也没有毁掉,其他的元素是后来画上去的,把草图贴在上面,这张画叫《草图推演》。然后从第一张草图开始一直推演到我的《造房图》系列。

 

芒果画报:这样的推演有什么特别含义吗?

黄礼攸:是对我们现在的环境问题的困惑和发问。画面看上去是抽象结构,但是里面很多内容是可读的。细节内容涵盖古今中外,有古典的山水,也有现代的飞机,把中西方的文化符号糅合在一起,是对当今社会的一种反思,充满了文化批判。在视觉上面是很唯美、很和谐的,但是里面的内容反映的是不和谐的东西。画面上一笔下去,哗的一片就是反映现实中的环境破坏问题,社会获得物质快乐的同时却丧失了精神层面的享受。人类在发展的同时是需要反省的。

 

芒果画报:《火》系列作品跟《造房图》的风格就不太一样。

黄礼攸:画《火》是因为当时觉得《造房图》系列不那么当代,我就想要画点当代艺术给大家看看,其实这个想法是不纯粹的。我在找题材的时候就想,水有人画过了,但火却很少人画。火在我看来,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火可以创造人类文明,也可以毁掉人类文明,所以我这个系列叫《燎悟》。另一方面也是对我小时候记忆的一种再现,喜欢玩火,但对火又有种恐惧感。这种记忆其实不是我个人的,而是集体的意识,更宏观地说,人类对火都有这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情绪。

 

芒果画报:既然这么热爱绘画,为什么不当个纯粹的艺术家,还要在学校当老师?

黄礼攸:我从6岁开始进入学校,到现在为止没出过学校门。我觉得学校里面最有安全感。

 

芒果画报:那您是学院派画家?

黄礼攸:之前我挺喜欢“学院派”这个称呼的,但是现在我觉得我就是我,我希望以后自成一体。换成以前,我会觉得说这样的话多少有点狂妄,但是把一些事情想明白后,觉得这种说法其实是对自己的尊重。每个人走进去之后和站在远处看别人是不一样的。人都挺普通的,无论是大师还是明星,只要这个人足够真实就是平凡的。但是,现在学院的东西对我的作品还是有影响的,如果哪一天没有影响了,那我自成一派的理想就实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定风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