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锦鹏的私人化影像

标签:
娱乐 |
“哪来那么多愁啊!”
关于年龄,关锦鹏摸了摸下巴,难得地笑了笑,“我和他有很多不同,但,我们都比较传统。”
“这么多年,要变我早就变了。”他的肩膀自嘲般地怂了怂,言语间让人感觉到一些不为人知的沧桑。
关锦鹏的私人化影像
“如果你说你喜欢我的《蓝宇》,那你一定没看过《胭脂扣》。”刚刚收工的片场,关锦鹏抱着双臂,一边看着各组的情况一边和记者聊天。
一身黑底暗红花半长旗袍,在倚红楼弯弯曲曲的回廊里走的婷婷袅袅,身段窈窕,随意的眼神都胜过别人万千撩拨,这就是天生丽质。可,不管是如花和十二少,又或是阮玲玉和张达民,都不需要被人记住,因为他想要人们记住的只是那眉眼之间轻佻过的若有似无的爱情。
如梦如幻月 若即若离花
“电影不需要认真去看,更不需要被记住,它表达的只是一种感觉,一种让你似曾经历过的感觉。”
关锦鹏的戏看过很多,除了对《蓝宇》有特别感情之外,很多都是看了,也感动过,然后忘了。但是无论记不记得《胭脂扣》、《阮玲玉》、《地下情》、《红玫瑰与白玫瑰》等等影片的具体情节,都能想起风情万种的阮玲玉,蔡琴若近似远的歌声,柔媚如妖的痴情女子如花和十二少,还有那一句,“哪来那么多愁啊!”
哪来那么多愁啊!可偏偏就是这些细腻而又缠绵的愁让关锦鹏在整个华语电影史里独树一帜,给香港文艺片带了不一样的感觉。有些人塑造的角色可以代表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群体,也有些人塑造出来的形象却很细腻很具象,哪怕是一根发丝也有他想表达的感情,正如关锦鹏。
师从女名导许鞍华的关锦鹏以“个体私人化”的影像走进华语电影,将个体感情表达的诉求引入华语电影,已是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他的女性电影,在那个武侠片动作片泛滥的港片时代弥补了女性在强势男权占据要位的华语电影体系中的缺失;他的同志电影,则是导演个体经验对特定群体的精准代言。
关锦鹏同样对旧上海为背景的题材十分钟爱,同时也偏爱用女性的视角来看世界,从他的成名作《胭脂扣》开始。他也从来不否认自己对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旧上海的眷恋,他喜欢张爱玲笔下各种各样的灵魂,在那个梦幻的花花世界里有他的憧憬。总是想要得到,却总是差那么一伸手的距离。如花和十二少,一个孟婆桥等五十年,一个生不如死赖活于世;蓝宇和捍东,爱到生死缠绵,却一生一死,只留下回忆,尽管很多人认为他们同性的爱情停留总比被世俗所不容好;即使是在《长恨歌》中,关锦鹏给了王琦瑶众多男人的宠爱,却依然没有给她一份完整的爱情。在关锦鹏的很多作品里,爱情都没有结果,就像《胭脂扣里》他所钟爱的那句对白,“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
中国人的含蓄决定了在感情上的暧昧
“现在的中国人也许表面上穿着时尚,很前卫,骨子里却是保守的,这个就是中国人的传统。”
因为电影《他的国》,关锦鹏和韩寒这对忘年之交成功合作。一个是80后的作家,一个是50后的导演,很难想像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代沟。
关于年龄,关锦鹏摸了摸下巴,难得地笑了笑,“我和他有很多不同,但,我们都比较传统。”
大部分中国人对感情的表达方式也是极为含蓄的。哪怕是时刻面对各种诱惑的导演,又哪怕是韩寒这个80后的标识性人物。韩寒不喜欢老婆外出工作,坚持自己养家,不想让大家过多地关注自己的家庭,即使是当初恋爱时的约会,也保密得很好。因为他身上有一种中国人骨子里抹不去的传统,那就是对感情的含蓄表达,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
“他(韩寒)是个年轻的80后,但他也从小接受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出来,父母的言传身教,古训的所以他会认为教家是男人的责任,他的爱人只需要持家,哪怕是他穷得一文不名。”在关锦鹏看来,哪怕是中国的离婚率越来越高的现在,大多年轻人找结婚对象的首要要求就是“孝”;而在家长面前,晚辈依然不敢和自己的爱人过于亲密;年轻人也不会经常亲吻和拥抱自己的长辈。中国人有自己含蓄的表达方式,是晚辈给长辈的礼物,也会是在孩子头上轻轻的抚摸,爱情也一样,是牵手时他的用力,是不经意间的眼神交汇,哪怕是闯入的纸飞机,都会是爱的信号。“每一份爱情的出现,都会有暧昧的前戏。”
那么多年,要变早变了
“如果现在有《赌神》这样的剧本,我相信投资人不会找我,肯定找王晶。”
在香港,每天都会有新片上档,每周都会有电影刷新票房记录。
“高产之王”王晶一部影片至少可以赚千万,“动作片之父”徐克身价也水涨船高,就连王家卫也深深打上了商业的烙印,名利双收。很多人都不懂,为什么在现在这个商业片横行的时代,关锦鹏依然坚持他的文艺片路线。为什么他不能投商家所好,投市场所好?
“这么多年,要变我早就变了。”他的肩膀自嘲般地怂了怂,言语间让人感觉到一些不为人知的沧桑。“如果现在有《赌神》这样的剧本,我相信投资人不会找我,肯定找王晶。其实,你在挑选题材的时候,投资人也在选择你。很多商家都会挑选适合影片定位的导演。从第一天开始拍片我就想清楚了,量力而为,拍自己喜欢的也适合的电影。”
因为传媒的全面发展,香港电影不再像当初那样横扫票房,文艺片更是不景气。“热衷于文艺片的导演很多,我们还在坚持我们的原则,很难想像,如果当有一天我们不再坚持了,是不是香港的文艺片就会消失。所以,我们有义务去用作品打动观众,提高观众的欣赏力,慢慢培养一个健康的电影市场。刚结束的新人电影节上,其实有很多不错的作品,很有年轻创造者们的激情、真诚和创造力量。希望他们会成为电影界新鲜的血液,不要被商业所埋没。”
QA
爱情本就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
芒果画报:似乎你执导的影片中爱情的主人公最后总是没能在一起,刻意为之?
关锦鹏:现实生活中,爱情其实本身就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它一直在发生,也一直在变化,谁也不记得爱情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就消失了。影片的结局并不完全由我控制,我会和编剧等主创人员沟通,结局的处理是为影片整体效果服务的,我不会随意改动剧情。
芒果画报:为什么你决定做这部影片的监制,而不是亲自执导?
关锦鹏:有些剧本看过一遍,我就知道有人比我更适合它。而我也更适合其它的位置。
芒果画报:很好奇,为什么会选择潘源良作为这部影片的导演?是不是因为他之前在香港很受好评的影片《出轨的女人》博得了你的好感?
关锦鹏:其实潘源良在香港很出名,他是个出色的填词人,王菲唱的《季候风》、《爱与痛的边缘》都是他的作品。他的词写得非常细腻,对感情的描述也非常到位,这说明他具备了一个出色的文艺片导演所应该具备的感性。《出轨的女人》是他的新作,总体上来说,不错。
芒果画报:影片的选角是怎样考虑的?为什么会选择张柏芝、张韶涵、井柏然、权相宇等分别来自香港、台湾、内地、韩国四地的演员?如何处理其中的文化差异?
关锦鹏:文化是既有其独特性,但也有共同性,电影文化也是。同时,多年来电影文化的交融,内地港台这三地的演员没有太多的文化差异,除了语言方面需要用配音来解决以外。而韩国电影有着极强的消化功能,演员们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理解也非常快,沟通没有任何问题,权相宇在这部电影里对角色的把握表现得非常好。
芒果画报:在这部影片中,你启用了几位新人,而且你之前执导和监制的几部影片也很扶持新人,为什么?
关锦鹏:现在华语片市场缺少激情,缺少新鲜感,启用新人是最直接的创造新鲜感的手法。这部影片里我们启用的新人像丁春诚,他外形很不错,同时演技也值得嘉奖。其实,我们不止是要演员启用新人,各个幕后工作也应当让新人有用武之地,让他们的才华有机会被发现。
关锦鹏:21岁入行,28岁独立执导,31岁便在香港打出了一片江山,这个喜欢喝下午茶,喜欢和朋友逛街的男人已经度过了他生命中三分之二的时光。他总说,人就这一辈子,有些东西是不应该也不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