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胡子:全凭手艺耍大王

标签:
文化 |
文 黄秋霞 摄影 何立伟 唐文静
在凤凰,聂胡子的纸扎是当地过年过节的一张历史名片。不仅引得湘西和湖北、贵州、重庆的周边城乡人来买,而且还玩出个联合国颁发的“民间工艺美术家”的名头来了。
聂胡子大名聂方俊,到访他家时,老人家正在给春节用的狮子头走金线条。再过十多天,就有买家过来拿这些“年货”。
“你可别小看了这狮子头,做一批纸扎品,一般需要一年时间,最快也得两个月。这是要讲究时序,像正月、二月要做架子,搭架、破篾;六月,太阳大温度高,适合裱糊(至少需要三次);九月十月就要彩绘、装饰、组装;到了腊月就会有人过来买狮子”。聂胡子乐呵道。
纸扎14道工序十分繁琐,没有点耐心那是“坐”不住的,用材更是讲究到极致。纸扎只能用湘西土生土长的巨竹(又名山竹),每个竹节有40到50公分长,因为竹节骨平、竹丝细且韧性拉力好,才能扎出像丝织品样的纸扎。
等所有条件达标后的竹子到聂胡子手上后,能用的其实也就其中的五分之二,“真正能用的只有外层的青竹了,黄竹(竹子里侧那层黄色)太脆弱,容易折断”。
聂胡子的同乡、著名画家黄永玉在看过他的纸扎作品后,曾为他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光长胡须难当饭,全凭手艺耍大王,横批是“胆小艺高”,意指手艺人要低调为人,手艺高才是真本事。
在聂家,每天都会有学生在一旁观摩、帮忙,“那是国家配到我这边学习的,当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吧。”聂家祖宗三代都以纸扎为生,原本手艺传男不传女,到了聂胡子这代,就变成了只要有心想学的人都可以。“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坐不住了,如果我这门手艺再只传男不传女,就要消失咯。”
面对记者,一位女学生小梅手脚麻利地帮聂胡子从箱子里取出两条纸扎龙的套件。两条龙挂在聂胡子身上,活灵活现。在凤凰纸扎中,这种纸扎龙是源于“九似”:即骆驼头,牛的耳,兔的眼睛,鹿的角,鲤鱼的鳞,鱼的翅,蛇的身,鹰的爪,虎的掌。
在两条龙的头部、腰身和尾部,聂胡子分别画了云、水和草纹,代表天空、海洋和陆地。造型的重点在口处,含着聚拢56个民族和祖国儿女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