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左汉中:打捞年画里失落的岁月

(2011-12-31 11:35:58)
标签:

文化

 

左汉中:打捞年画里失落的岁月

年画是记录历史的载体,也是农耕社会农民审美的一个标志。它就像杨白劳给喜儿头上买的红头绳,生活在窘困,过年时也要买几张年画贴贴在墙上,给自己生活增加美和吉祥。

 

 

文  黄秋霞

 

左汉中办公室里,书桌凳子椅子沙发上到处都散着有关剪纸、蓝印花布、年画等各式各样民间文化书籍。在民间年文化传统手工艺上调研三十多年,左汉中更钟情于年画这种形式,他骨子里认为,年画才是最能体现中国年文化的载体。

 

 

“冯骥才说过‘年画是农耕社会农民墙上的电视机’”。这是左汉中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刚刚与冯先生合作完成《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2卷,左汉中心中充满喜悦。

在他那间收集室里,上千幅年画一起展现,场面甚象壮观的电视墙。从山东到河北、山西、陕西凤翔、再到山东潍坊和天津杨柳青年画,中国十几个产地的年画,左汉中全都揽括了。望着这些作品,左汉中略带自豪地说:“大概从八十年代到现在,每次下乡到一个地方,只要有年画产地的地方,就一定要去收集”。

“你看这幅山东平度年画,现在可是绝版咯。”左汉中拿出其中一套年画,大部分以戏出年画为主,造型趋向写实,中间一张隋唐演义全武打年画,场景生动,人物众多。有意思的是,它不像潍坊年画,倒有点接近桃花坞的风格。“像平度的这类戏出年画,只有这边有,现在绝版了。”

说起这套年画的收藏故事,左汉中语速明显加快,略带兴奋。那是2000年间,左汉中从青岛感到平度宗家庄,当时宗家庄有个80多岁的老人,名叫宗景深,他家有套绝版年画。

“看完后,我说当时我正好在做一本年画的书,想要他那套。老人仅剩下两套,说以后不再有,通过朋友说情还是以1000块钱卖给了我。”见到知音后,老人还撑起病体给左汉中表演宗家庄年画如何刻,讲解背后的故事。就在左汉中离开的第二年,宗景深老人即离世。自此,宗家庄年画再没人刻板,成了绝版年画。

类似这样的绝版年画,左汉中手上还有不少。

其中一套年画很有意思,是清代绝版年画,里面有戏文故事、花鸟,鱼虫,其中一张《三鱼争月》,三条鱼共一个头,煞有意思。左汉中说,这套年画在目前仅有三套了。

那是河北武强一个贾家兄弟,文革时期,在他们屋顶上藏有100多块年画版子,用瓦片盖在屋顶上一直没揭开。后来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才想起。一香港人闻风,带着100万过来要买下,后被政府得知,被保护起来。

“当时一揭开瓦片后,版子都坏了,剩下14副线版,尚属完整。当时武强年画博物馆馆长叫郭书荣,他印了三套,不敢再印了。再印版子就会毁了。于是他自己留一套,一套给了冯骥才,另一套就送给了我,我将它视为珍品。”

或许,对于左汉中来说,年画这种带有历史积淀性的物品的好看,并不像很多东西只是转眼即逝。他喜欢蕴含其中美好寓意,还有充满无限乡情的岁月,游走在失落的记忆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