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永明星空
永明星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854
  • 关注人气:13,3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感悟】爱的教育哲学思考:爱的智慧

(2014-01-10 07:07:51)
标签:

爱的教育哲学思考

爱的智慧

教育

【教育感悟】爱的教育哲学思考:爱的智慧

爱的教育哲学思考:爱的智慧

    意大利十九世纪最著名作家亚米契斯(1846—1908),写了一部儿童小说《爱的教育》使他一举成为世界级的作家。《爱的教育》是他在1886年写的。小说以一个男孩恩里克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恩里克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的故事。四年级小学生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本书讲述了无数个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它告诉我们的小读者: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爱的教育》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引导我们读者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他人,同情他人的不幸与苦难。我提议教育部的领导专家到每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都应该解读这本书,时刻牢记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就是爱的奉献。
  《爱的教育》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这里有让安利柯深以为傲的好友卡隆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助人为乐;也有华梯尼的虚荣狭隘,诺琵斯的傲慢无礼;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息的克洛西……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爱的教育》该书传达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爱自己的亲人是应该的,但如果一个人只懂得爱自己的家人,除了家人之外的人一概不爱,那他就是一个可悲的人,他并不真正明白爱。《爱的教育》该书虽然讲的是情感教育,却洋溢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在阅读时好似把我带入了广阔的社会中去,它真是让读者懂得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每个故事都讲述了那些朋友的友谊和宁肯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激励着读者。《爱的教育》这书教会我们要真正的把爱心,献给需要的人,应当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从换位思考做起,学会理解、谅解和宽容。这不仅是大人们的事,我们逐渐长大了,很多事,同样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们的老师,和养育我们的父母。
  万世师表陶行知是爱的教育的先行者,陶先生倡导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教育的根基就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爱的教育就是要让每位家长和老师对孩子们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在道德上坚持高的标准和要求,在个性上允许孩子自由发展,这是一个教育智慧大问题。教育智慧属于思维领域,是教育情感和教育思维融合的产物,是具有爱的教育思维,表现为具有爱的教育观及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具有爱的教育观,是形成教育智慧的前提,只有以爱的视野理解了教育是什么,才能以爱的情怀设计教育怎么做;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是教育智慧的核心,只有形成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我们才能达到形成教育智慧的目标。教育智慧的形成,最终体现为教育者遵循具有爱的教育原则,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做到了,做得很杰出,陶先生的爱的教育实践告诫了我们教育必须要成为爱的教育,爰的教育必须有爱的教育智慧。
  爱的教育智慧具有爱的教育思维。教育智慧是具有某种教育情感品质的教育思维。教育情感是人类情感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其品质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和特殊性。对于教育情感及其品质特性的认识,我们基于不同的立场,会形成迥异的理解和解释,但我们都肯定,教育情感是一种正向的人类情感;而人类的正向情感,其终极品质就是爱。所以,概而言之,教育智慧就是具有爱的教育思维。教育智慧,通过教育思维,反映着人类思维的创新性,表现着人类思维的高品质;通过爱,反映着人类情感的方向性,表现着人类情感的高品质。显然,教育智慧即具有爱的教育思维,符合我们对于智慧的解读,体现了人类思维与人类情感的有机融合。教育智慧是对于教育者而言的,它作为一种特殊品质的思维,可以说是教育者最好的素养。我们之所以重视教育者对教育智慧的追求,看重的就是这一素养的高品质及其基础上的教育能力的提高。
  爱的教育智慧具有爱的教育观。通俗地讲,教育思维是人类关于教育的想法、做法的逻辑轨迹,是人类知、行能力在教育领域的实现,是人类反映、控制能力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总体来说,教育思维是人类的教育实践理性,是教育理论认识在教育实践面前的凝结,也是教育实践经验在人们认识中的凝结;就其实质而言,是一定的教育观及其支配下的教育操作思路的统一体。因此,教育思维由教育观及教育操作思路两大要素构成,具有爱的教育思维,就转化为具有爱的教育观及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的统一体。仅仅出于分析的考虑,我们将分别讨论教育观及教育操作思路如何具有爱。事实上,对于教育智慧而言,具有爱的教育观及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依然是无法截然分开的,依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也符合教育思维自身的内在结构。教育观,笼统地说,是我们对教育是什么的理解,具有爱的教育观,就意味着我们以爱的视野,对教育是什么进行理解,实现以爱统领整个教育活动,贯穿教育活动的始终。教育观是关于教育的观念系统,包括五大构成部分,分别为教育目的观、关于教育者的认识、关于受教育者的认识、教育内容观和教育方式观。我们形成具有爱的教育观,实际上,就是分别以爱的视角关照这五大构成部分,使这五大构成部分渗透着爱,具有爱的品质,而高明的教育方式定然是融汇了爱的教育方法和形式。但对于现实的教育者来说,具有教育观的人,不一定具有明确的教育操作思路;具有教育操作思路的人,不一定具有明确的教育观。这也是我们现实教育存在问题的一大原因。
  爱的教育智慧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具有爱的教育观,奠定了教育智慧的基础,直接影响了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的形成。教育操作思路是教育思维的核心,是人对教育的设计,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即以爱的情怀设计教育,将爱的精神贯彻在整个教育行动的设计中,以爱统领对教育行动的思考。教育操作思路是人对教育活动的理论构思,作为教育实践的方法论,涉及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教育操作思路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教育操作模式,另一部分是教育操作原则。模式是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式,教育操作模式即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教育操作方式。教育操作方式突出的是教育方式的动态形式,教育方式是对教育操作方式的静态描述。方式是方法和形式的统一,同一种方式可以由不同的方法和形式组成,比如传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进行。教育操作模式最终是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教育操作思路的核心。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在教育操作模式上无法实现,因为操作模式是客观的人的行为的方式,是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式,在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包括根本无爱的人。而教育操作原则却能够具有爱的品质,于是,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问题,就转化为使教育操作原则具有爱的品质。原则是行为的准则,反映人类行为和活动的合理性,反映遵循客观规律和人的价值追求的统一;教育操作原则,反映遵循教育客观规律和教育价值追求的统一。从大的方面讲,教育操作最终表现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作用,从而,教育操作原则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原则,即教育原则;总结已有的认识,这些原则分别为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启发诱导原则。也就是说,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问题,最终转化为使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启发诱导原则具有爱的品质。而爱的品质,就是因材施教,“教育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之间的关系”,“它尊重了受教育者,把受教育者的特点作为教育决策的依据,符合教育民主的精神”,体现了具有爱的教育精神;循序渐进指向“教育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要求知识逻辑序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序的结合,既考虑知识,又考虑了人”,“同样是饱含爱心的”;启发诱导,“则是综合考虑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促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和教育要求水平快速一致的策略”,其“对立面是填鸭式灌输、注入,从中可以窥见启发诱导原则自身所蕴含的民主因素和爱的精神。启发者欲使人在愉快中学习,欲使人享受思维之乐,实为教育之爱”。这些原则所体现的爱的教育精神,恰好吻合了我们对教育操作原则具有爱的品质的追求,只是现实中的教育操作常常不能真正地遵循这些原则。概而言之,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就是在具有爱的教育操作原则指导下,运行教育操作模式。
  本文阐述爱的智慧就是指爱的教育思维,它主要表现为具有爱的教育观及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具有爱的教育观,是形成教育智慧的前提,只有以爱的视野理解了教育是什么,才能以爱的情怀设计教育怎么做;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是教育智慧的核心,只有形成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我们才能达到形成教育智慧的目标。诚如上文,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的形成,体现为形成具有爱的教育原则。至此,我们认识到,教育智慧的形成,最终体现为教育者遵循具有爱的教育原则,也就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启发诱导三大教育原则。教育应关注人类之爱,这是因为爱是教育存在的本源:爱是生命的真实存在。从生命的孕育到生命的逝去,有哪一阶段不需要爱呢?爱是如此重要,又如此地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爱的教育应贯穿于人生的整个过程;爱的教育应蕴涵于全部教育始终;爱的教育应是全人类的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