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感悟】教育要让高校新生及家长知道123

标签:
高校新生及家长知道12教育 |
教育要让高校新生及家长知道123
再过二个月,高校新生怀着无比的喜悦心情,跨进了充满梦幻色彩的大学校门。将在在这里,汲取到更多的知识,更全面的塑造自己,培养多种才能,并从这里走向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学,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一种全新的生活,将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从进校门的第一天起,每一天都有许多新的感受,这一切都与所经过的高中生活不同。因此,有必要提醒高校新生及家长大学与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有本质区别。高中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要考上大学。在高中阶段只要学习成绩好,就算好学生,考上大学就算完成任务。而大学教育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多样性。上大学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要适应大学生活,学会与同学和老师相处;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对本专业是否有兴趣,同学们如果对本专业没有兴趣,就要寻找新的专业,重新设计自己。大学还涉及到:怎样认识自己,自己的特点是什么、自己今后干什么、找一个什么样的伴侣等等……所以大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与高中比起来更为多样。如果有的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到同学们今后的发展,教育要让高校新生及家长知道123。
1.高中与大学生活不同
大学生要独立生活能力。大学生活需要我们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大学生要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具体的大学生高中与大学生活不同主要体现在:
(1)生活环境的变化。住校是大学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高中时大多数学生都是走读,每天往返于校门与家门间,在功课重负下,心无旁骛亦无暇旁顾,生活上的一切事情都由父母安排照料,学习上也有老师细致入微的辅导。来到大学后,衣食住行,生活学习,从洗衣打饭,到使用生活费,都需要自己来安排。与来自不同地域的同龄伙伴朝夕相处,不同的性格、兴趣爱好和不同的生活习惯,从陌生到熟悉,直至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住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对独立生活能力的一种有效锻炼。这是在高中生活中所难以体验到的。
(2)学习要求的变化。?学习仍然是大学生活的重心但与高中时相比,为什么学、学什么、该怎样学都不一样了。上大学前,升学是学习的最大目标,在升学的高压笼罩下,各种应试知识上的反复灌输
与无休无止的强化练习,已经令我们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只是机械地做题应试,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去培养兴趣和爱好。进了大学后,很快就发现大学中的教学方式与高中时大不一样:教师更注重的是内容的指导与讲解,将更大的学习空间留给学生自己,更多的学习时间由我们自己支配安排。升学不再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很多新生在骤然减压后会产生放松心理,并且还没有克服学习上的被动思想和消极依赖心理。我们在进入大学后,应迅速转变学习心态,明确学习目的,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树立坚定的信心,摆脱依靠家长老师督促的学习惰性,养成认真自学、自我提问、独立思考的自主学习方式。在学习中应做到善于找到知识的重点、难点,能够独立提出问题,主动参与讨论,认真听取他人的观点、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在学习中应该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独立思考不盲目从众。应能通过自己的学习与思考,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理解力与分析判断能力。所以,我们入学后应及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学习上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形成自学习惯,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现成的解答,做到能够相对独立的探索发现新的知识技能。在大学中,学习内容也比高中时期要广泛得多。除了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各方面的实践也非常重要,大学生应该能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贯穿于实际应用中,平时重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为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一层所长打好坚实基础。大学期间,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加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其他形式的学生活动,在亲身参与中,得到乐趣,发挥自己的才智,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大环境下验证所学知识,找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置身于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知识的实际应用中使各项能力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不是单从书本、课堂中闭门造车式的学习所能得到的,更不是两点一线、刻板枯燥的高中学习所能比拟的。通过对一些活动的积极策划组织、亲身投入参与,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大大增长实践能力,扩大知识面,开阔思路,扎实基础,对于表达能力、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锻炼提高都非常有益。
(3)社会活动的变化。与高中时简单而单纯的人际关系不同,培养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高中时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与社会的接触面十分狭窄,人际关系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全部时间精力都投入在学习
上,即使是和老师同学的接触,也是极为有限的,对社会的认识更是单一。进人大学,远离自己所熟悉的环境,眼前一片陌生,每个新生都希望与室友、同学、老师相处融洽,希望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广泛的人际关系。很多新生在进入大学后,与室友、同学交往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今后的学习生活造成困扰。大学生应建立与人平等相处的交往观念,拓宽交流渠道,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认识到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的主要区别,我们就能在入学后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相信我们一定会拥有一段美好的大学生活。
2.高中与大学学习不同
只要我们还是学生的身份,学习就应该是生活的中心。虽然大学的学习与高中有很多不同,但学习的主业地位始终不变。为了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对大学学习和高中学习的区别要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1)课程内容。在中学里,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应对高考,所学的课程固定,课程涉及范围相对较窄。在大学里,学习的课程门数很多,范围更广,程度更深,每一学期的课程都不相同,还分为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在中学,如果你是文科生,就不能深入学习物理、化学、生物;是理科生,则不能好好学习历史、地理、政治。大学里的学习要自由地多,课程的学习不会有文科生、理科生的差别,只要你想学,文理工皆可学到。
(2)自主学习。高三时,很多人也许都是以“上了大学就可以解放了”、“大学之后就可以好好玩了”为精神支柱走过艰辛的备考之路的,但上了大学,很多人觉得大学学习比高中更累。中学无论是上课还是课余,往往都会有老师父母监督着你,而来到大学,上课和下课监督都很少,几乎没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比较多,上课的自由度也比较大,所以更多的是自主学习。然而,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不学习或是少学习,而是在学习上更加自发自觉。也有很多人的前程恰恰断送在了这“自主学习”上,因为他们不会自觉学习,自制力差,或者离开了老师父母,没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所以大家一定要适应大学自由的学习氛围,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
(4讲课速度。大学老师讲课多用PPT,很少有老师自己写板书。与高中老师讲课时会多次强调不同,大学老师讲课比较快,多是按照他个人的安排和速度来讲,大部分内容只讲一遍,过去了便过去了,一节课一门书也不足以奇怪。所以课前如果有时间一定要自己看一看书,对老师要讲的内容提前有一个了解,上课时也更容易听懂和跟上教师的思维。另外,如果觉得上课时听得不太明白,可以下课后找老师复制课件,大部分老师都会乐意把课件拷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回去再琢磨,同时复制课件也有利于在期末考试周期间的复习。
3.高中与大学测试不同
测试方式。高中时考试很多,除了期中期末等较大的考试,平时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型测验。而大学里只有期中期末两次测试,平时几乎不存在小测验。每学期期末设有专门的考试周,所有的考试都集中在这一两周内。考试周是紧张又忙碌的,所以平时认真学习非常重要。而考试形式也多种多样,大部分都是一纸试卷考试,也有一些课程以提交大作业或口试等方式结束。
高中生考试后没及格是没关系的,可以再努力,大学考试挂科后是一个噩梦,努力了也没学分了。高中谈的最多的是考什么样的大学,大学谈的最多的(特别是大四)是找什么样的工作或者自己创业或者读研。高中是整个三年都注重学习成绩,大学是大四的时候才知道学习成绩的重要性。高中的时候没考好,爸妈知道会骂,会教育。大学生考试挂科了,是不把成绩寄自己家长手里去的。高中最看重高考,最后那一关。大学要看重的除了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人处世。高中是不能自行安排课余时间的。大学是很多人把课余时间花费在消费和网络上,但也有很多人很努力的为未来建造基础。高中的资源大多都在课堂上,学来学去都是3
X,大学最宝贵最能提高一个人的素养的是除了在现实生活中拼搏,另外一个就是自己泡在图书馆看各种各样的书籍,不管是什么书籍。
综上所述,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大学生活的重要特点表现在: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学习上要求高度自觉。尤其是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上,比起中学的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除了继续发扬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外,还要适应大学的教学规律,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大学的学习既要求掌握比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求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大学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定向性,要求大学生除了扎扎实实掌握书本知识之外,还要培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特别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独立地支配学习时间,自觉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还要注意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将来适应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