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创板,有望首批登陆科创板的公司及影子股一览。
消息:近期上交所再度发布《科创板创新试点红筹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指引》、《保荐人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系统办理业务指南》两份文件。
点评:而据媒体报道称,按照计划,本周上交所审核系统将正式进入生产状态,所有通过审核系统提交的文件,都将被视为正式的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申请文件。这也就意味着,首批登陆科创板的企业有望本周起就进入交易所审核程序。
消息:近期上交所再度发布《科创板创新试点红筹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指引》、《保荐人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系统办理业务指南》两份文件。
点评:而据媒体报道称,按照计划,本周上交所审核系统将正式进入生产状态,所有通过审核系统提交的文件,都将被视为正式的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申请文件。这也就意味着,首批登陆科创板的企业有望本周起就进入交易所审核程序。
浪子预计,科创板首批企业20-25家左右,今年全年发行80-90家左右。首批发行主要集中在三大类行业:高端制造、半导体、医药。
浪子认为可以从四个渠道关注科创板启动而带来的机会:一是科创板启动给相关行业带来的价值重估机会;第二,龙头与关联企业受益(即影子股机会);三是,关注新三板企业的转板机会;四是,参与科创板打新的机会。
公司:有望率先登陆科创板的公司一览:

2: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再迎顶级催化,氢能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未来产值有望破万亿。
消息: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郭玮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修订情况时透露,今年报告共修改了83处,集中修改体现在六个方面。其中在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方面,补充了“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等内容。
这也是氢能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点评:浪子认为,早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发展氢能燃料电池技术就已被“划过重点”,《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则进一步描出了中国氢能的发展路线图:到2020年,中国燃料电池车辆要达到10000辆、加氢站数量达到100座,行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到2030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要“撞线”200万,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产业产值将突破一万亿元。
而加氢站和氢气作为燃料电池产业的关键基础设施,加氢站及关键设备、加氢站运营、氢气都将成为巨大的市场,短期设备机会更大,长期看氢气市场规模惊人。
公司:富瑞特装:以车载高压供氢系统和加氢站设备为主,开拓了包括氢气制备、加氢站建设、FCV供氢系统研发多块氢能业务;
金鸿控股与中国华能清能院合作,在张家口地区开展制氢加氢站建设、移动加氢车项目研制,打造氢能产业供应链持续商业化运营示范项目
滨化股份与亿华通合资设立山东滨华氢能源有限公司(公司占比90%)发展氢能领域技术,主要业务方向是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提供合格的氢气
雪人股份在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链上已布局两块业务,一是氢气制取与加氢站建设运营相关设备,二是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集成,包括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空压机及氢气循环泵等;
道氏技术:17日公告拟联合设立子公司,从事氢燃料电池膜电极等材料研发;
金通灵:17日公告与黑龙江省安达市人民政府等签订了《安达市2×1亿立方生物质天然气提氢项目合作协议》。

3:南北船合并,高层互访,行业接近周期底部,南北船合并风声再起。
消息:据媒体报道,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3月14日到访中船集团,并与中船集团董事长雷凡培举行座谈,双方就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扩大合作范围、促进优势互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不久前,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谈到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问题时指出,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造船等领域的战略性重组,持续推动海工设备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
点评:浪子认为,当前时点是南北船合并以及船舶行业加快兼并重组的关键时点和有利窗口期,一方面,船舶行业持续低迷、产能过剩,企业盈利困难,合并将有助于改善行业基本面,帮助船舶企业脱困;另一方面,造船业国际竞争愈发激烈,合并可以倒逼国内企业形成国际龙头。
公司:

浪子认为可以从四个渠道关注科创板启动而带来的机会:一是科创板启动给相关行业带来的价值重估机会;第二,龙头与关联企业受益(即影子股机会);三是,关注新三板企业的转板机会;四是,参与科创板打新的机会。
公司:有望率先登陆科创板的公司一览:

2: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再迎顶级催化,氢能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未来产值有望破万亿。
消息: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郭玮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修订情况时透露,今年报告共修改了83处,集中修改体现在六个方面。其中在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方面,补充了“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等内容。
这也是氢能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点评:浪子认为,早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发展氢能燃料电池技术就已被“划过重点”,《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则进一步描出了中国氢能的发展路线图:到2020年,中国燃料电池车辆要达到10000辆、加氢站数量达到100座,行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到2030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要“撞线”200万,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产业产值将突破一万亿元。
而加氢站和氢气作为燃料电池产业的关键基础设施,加氢站及关键设备、加氢站运营、氢气都将成为巨大的市场,短期设备机会更大,长期看氢气市场规模惊人。
公司:富瑞特装:以车载高压供氢系统和加氢站设备为主,开拓了包括氢气制备、加氢站建设、FCV
金鸿控股
滨化股份
雪人股份
道氏技术:17日公告拟联合设立子公司,从事氢燃料电池膜电极等材料研发;
金通灵:17日公告与黑龙江省安达市人民政府等签订了《安达市2×1亿立方生物质天然气提氢项目合作协议》。

3:南北船合并,高层互访,行业接近周期底部,南北船合并风声再起。
消息:据媒体报道,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3月14日到访中船集团,并与中船集团董事长雷凡培举行座谈,双方就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扩大合作范围、促进优势互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不久前,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谈到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问题时指出,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造船等领域的战略性重组,持续推动海工设备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
点评:浪子认为,当前时点是南北船合并以及船舶行业加快兼并重组的关键时点和有利窗口期,一方面,船舶行业持续低迷、产能过剩,企业盈利困难,合并将有助于改善行业基本面,帮助船舶企业脱困;另一方面,造船业国际竞争愈发激烈,合并可以倒逼国内企业形成国际龙头。
公司:

4:锂电池,锂电池巨变,补贴政策逐步退出,磷酸鉄锂有望重新受宠。
消息:据万得数据显示,3月15日,主流厂家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报价4.95万元/吨,相比于去年年初8.5万元/吨的价格下降幅度超过40%。据相关企业人士表示,目前磷酸铁锂产品价格已接近甚至低于成本线,基本处于价格底部区间。
点评:而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出,成本优势明显的磷酸铁锂电池有望重新受宠。近期公布的第317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有49款新车型配套磷酸铁锂电池,占比达58%;《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9年第2批)中共有28款纯电动车乘用车,其中8款搭载了磷酸铁锂电池。
此外,与三元路线相比,磷酸铁锂在使用寿命、安全性、快速充放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更适用于储能市场。有数据显示,近五年全球储能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0%,到2020年,我国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将超过50GW,有望为磷酸铁锂电池需求带来显著增量。
公司:国轩高科:磷酸铁锂电池龙头,主营动力锂电池,业务涵盖正极材料、隔膜、电芯等;
拓邦股份:锂电业务主要为磷酸铁锂,与国内主流动力大巴厂商建立合作关系。

5:半导体,终端市场需求大增,国内功率半导体市场爆发,价格有望持续上涨。
消息:据媒体报道,全球市场研究机构集邦咨询在最新《中国半导体产业深度分析报告》中指出,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等终端市场需求大量增加,MOSFET、IGBT等多种产品持续缺货和涨价,带动了2018年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大幅成长12.76%至2,591亿元人民币。其中功率分立器件市场规模为1,874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同比成长14.7%;电源管理IC市场规模为717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同比增长8%。
点评:功率半导体作为需求驱动型的产业,2019年景气仍然持续向上。需求来看,新能源汽车、5G、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将对功率半导体产生长期大量需求。工业自动化规划持续推进也将持续推升功率半导体的采购。
消息:据万得数据显示,3月15日,主流厂家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报价4.95万元/吨,相比于去年年初8.5万元/吨的价格下降幅度超过40%。据相关企业人士表示,目前磷酸铁锂产品价格已接近甚至低于成本线,基本处于价格底部区间。
点评:而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出,成本优势明显的磷酸铁锂电池有望重新受宠。近期公布的第317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有49款新车型配套磷酸铁锂电池,占比达58%;《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9年第2批)中共有28款纯电动车乘用车,其中8款搭载了磷酸铁锂电池。
此外,与三元路线相比,磷酸铁锂在使用寿命、安全性、快速充放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更适用于储能市场。有数据显示,近五年全球储能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0%,到2020年,我国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将超过50GW,有望为磷酸铁锂电池需求带来显著增量。
公司:国轩高科:磷酸铁锂电池龙头,主营动力锂电池,业务涵盖正极材料、隔膜、电芯等;
拓邦股份:锂电业务主要为磷酸铁锂,与国内主流动力大巴厂商建立合作关系。

5:半导体,终端市场需求大增,国内功率半导体市场爆发,价格有望持续上涨。
消息:据媒体报道,全球市场研究机构集邦咨询在最新《中国半导体产业深度分析报告》中指出,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等终端市场需求大量增加,MOSFET、IGBT等多种产品持续缺货和涨价,带动了2018年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大幅成长12.76%至2,591亿元人民币。其中功率分立器件市场规模为1,874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同比成长14.7%;电源管理IC市场规模为717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同比增长8%。
点评:功率半导体作为需求驱动型的产业,2019年景气仍然持续向上。需求来看,新能源汽车、5G、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将对功率半导体产生长期大量需求。工业自动化规划持续推进也将持续推升功率半导体的采购。
供给来看,2019年虽然有3-5条功率产线将进入量产,但根据集邦咨询预计,2019年前三季度功率分立器件产品缺货情况恐难有明显好转,多家厂商的产品价格预期仍将上涨。集邦预估,2019年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907亿元,较2018年成长12.17%,维持双位数的成长表现。行业需求持续向好,产业链公司望受益。
公司:华微电子是国内功率半导体龙头企业,MOSFET市场份额处国内前列。
扬杰科技在6寸晶圆板块实现Trench工艺芯片,中高端MOSFET芯片大规模量产。
韦尔股份公司主营业务为半导体分立器件和电源管理IC等半导体产品的研发设计。自研MOSFET产品进入技术成熟期。
公司:华微电子
扬杰科技
韦尔股份
浪子微信:(HLWJR9888)←长按可复制(每天盘中送股、市场解读、热点捕捉、问题解答等等)。
点击此处进入每日股市文字直播解盘(实时解盘、热点捕捉、盘中送股、技术教学等等)。
前一篇:开始构建新的上涨平台
后一篇:3.21板块精华研报(附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