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燕园木槿花胡坚
燕园木槿花胡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050
  • 关注人气:1,7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40@365:圆明园之殇——北大日记(325)

(2016-08-27 18:05:09)
标签:

365

文化

文物保护

圆明园

分类: 大千世界

历史上,北京最美丽最壮阔的皇家园林,当属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但是,众所周知,经过1860年和1900年被入侵中国的“八国联军”两次焚毁掠夺之后,这座“万园之园”就变得满目疮痍,破败不堪了。

但是,这做皇家园林实在是规模太大,也太宏伟了,而且不少部分是石材质建筑,即使经过这样的两次浩劫,也还是存留下不少建筑遗迹。下面翻拍的一组旧照片是一位英国人在上个世纪20年代拍摄的圆明园、西洋楼大水法一带的景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筑虽然破败,但是比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遗址,还是多了不少东西。

但是,后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残存的旧物陆陆续续地遗失,其中不少物件被用作王公贵族自己园林建筑的点缀,圆明园变得日益荒芜。

在我幼年的记忆中,圆明园是一片农田,由于水源丰沛,那里盛产北方少有的水稻,还有大量的莲藕和芦苇。那些断壁残垣,隐藏在树木和作物当中,丝毫不引人注目。

那时,我们和圆明园比较亲密的接触有几个方面,一是每逢夏季端午节到那里去买包粽子的粽叶,当地的农民会收上很多。除此之外,北大校园里有很多圆明园的残存文物(第一张照片中的石头狮子就是其中之一),经常可以见到。此外,就是“浩劫”年代,由于战备的需要各学校开挖防空洞,需要大量的石材,但是供不应求,于是纷纷到圆明园“就地取材”。我们这些小学生也被派到圆明园搬砖头。但是,这股风气很快被制止了,据说还是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不能用圆明园的材料修建防空洞。

80年代初期,圆明园变成了遗址公园,经过逐步的考古挖掘、整理和修复,目前已经成为一处颇具规模的公园,游人如织。

关于是否要复建圆明园的争议,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复建并不现实。如果粗制滥造,搞出些“假古建”,还不如不建。但是如果要认真地复建,则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在当下还不具备条件。

在惋惜圆明园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北京还有很多古建筑需要维护、保护和修复,不少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若干年之后,它们也会一点一点的消失。那时,我们看它们,就像今天看上个世纪20年代圆明园的照片一样,就只有叹息的份儿了。

古建的命运,至少大部分掌握在我们手上。

240@365:圆明园之殇——北大日记(325)

1、北大静园的圆明园遗存物品。

240@365:圆明园之殇——北大日记(325)
2、翻拍的20年代圆明园照片(下同)


240@365:圆明园之殇——北大日记(325)

240@365:圆明园之殇——北大日记(325)


240@365:圆明园之殇——北大日记(325)


240@365:圆明园之殇——北大日记(325)


240@365:圆明园之殇——北大日记(325)

240@365:圆明园之殇——北大日记(325)


240@365:圆明园之殇——北大日记(3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